第22章 出勤作業管理(1 / 2)

出勤管理

不安全行為是人表現出來的,在生產活動中,曾引起或可能引起事故的行為。出現一次不安全行為,不一定就引發生事故,造成傷害。然而不安全行為,一定會導致事故。因此,班組長作為生產一線的負責人,必須做好以下工作杜絕不安全行為。

(1)增強安全責任意識。安全的本質含義應該包括預知、預測、分析危險和限製、控製、消除危險。無數事實說明,僅憑人們自我感覺的“安全”是最不可靠的。大量的事實說明,今天的事故往往是由於昨天的隱患沒有及時整改而發生的,“隱患險於明火”。因此加強安全責任意識非常重要,班組也要簽訂安全責任書,真正做到縱向到底,橫向到邊,責任到人,全麵落實,為安全生產提供保障。責任製的落實靠的是樹立安全第一、以人為本的思想,靠的是嚴格的檢查、監督和完善的獎罰措施。

(2)通過教育減少操作失誤。在各種性質、類型的生產活動中,從事生產活動的各類操作人員,都可能發生操作失誤。而操作者的不安全行為,則能導致事故。在班組生產中,導致操作失誤的主要原因與員工的心理狀態有關,具體表現為由於飲酒、疲勞等生理因素,不安、焦慮等心理因素,溫度、噪聲等物理因素,以及技能操作不熟練、經驗缺乏等,都能使人的心理狀態發生改變,表現為操作失誤數量增加。經常進行教育、訓練,合理安排工作,消除心理緊張因素,有效控製心理緊張的外部原因,使人保持最優的心理緊張度,對消除操作失誤是十分重要的。

(3)控製非理智行為。在事故的不安全行為中,非理智行為所占比例相當大,在生產中出現的違章、違紀現象,都是非理智行為的表現,冒險蠻幹則表現得尤為突出。非理智行為的產生,多由於僥幸、逞能、逆反、湊合等心理所支配。因此,班組長在安全管理過程中,要控製非理智行為,這是一項非常嚴肅、非常細致的工作。

(4)減少物的不安全狀態。在生產過程中,物的不安全狀態極易出現。所有的物的不安全狀態,都與人的不安全行為或人的操作、管理失誤有關。往往在物的不安全狀態背後,隱藏著人的不安全行為或失誤。物的不安全狀態既反映了物的自身特性,又反映了人的素質和人的決策水平。針對生產中物的不安全狀態的形成與發展,在生產過程中,采取有效的控製措施,把物的不安全狀態消除在生產活動進行之前,或引發為事故之前。

(5)警告與糾正。班組長需要隨時注意生產因素的變化,警惕危險因素的存在,發現組員的不安全行為,應及時糾正。警告是提醒人們“注意”的主要方法,是校正人們危險行動的措施。

作業紀律

事故種類

(1)傷亡事故。是指企業職工在規定工作時間內,在企業生產活動涉及的區域內,由於生產過程中存在危險因素的影響,使人體組織突然受到損傷或使部分器官失去正常機能,以致負傷人員立即工作中斷滿一個工作日以上者(含一個工作日)。

(2)火災事故。在企業生產區域內凡發生著火給企業財產造成損失或人員傷亡,稱為火災事故。雖發生著火,但搶救及時,未造成財產大的損失或人員傷亡,稱為火警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