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使用固定資產迷惑大眾(2)(3 / 3)

(3)查證人員首先通過審閱“固定資產折舊計算表”、“固定資產卡片”和“固定資產登記簿”及有關會計資料,確定被查企業對某項固定資產所采用的折舊年限,然後將其與財務製度規定的該項固定資產的折舊年限對照分析,看其是否相符,從而查證企業有無未按財務製度規定的折舊年限計提折舊的問題。

(4)查證人員可以通過審閱被查企業的“固定資產折舊計算表”、“固定資產卡片”和“固定資產登記簿”等會計資料,發現線索或疑點,也可通過分析“累計折舊”各月貸方發生額的變化發現線索或疑點,然後再調閱會計憑證,進行賬證、證證核對,並在調查詢問、了解有關情況的基礎上查證問題。

(5)查證人員首先應通過審閱“固定資產卡片”和“固定資產折舊計算表”等會計資料,複核其中所反映的固定資產折舊率的計算過程及計算結果,確定被查企業所采用的預計淨殘值率,然後分析被查企業的具體情況,對照財務製度的規定,查證被查企業對固定資產淨殘值的預計是否合理與符合規定。

(6)查證人員應複核“固定資產折舊計算表”或其他反映固定資產折舊計算過程的原始憑證中的有關計算過程,並將其中所反映的有關數字與“固定資產卡片”或“固定資產登記簿”中的有關數字進行核對,特別是對發生“固定資產登記簿”中的有關數字以及發生固定資產增減業務的當月與下月計算的月折舊額要認真核對,從而發現和查證問題。

折舊範圍的確定有誤案例:

【例】2008年2月10日,審計人員在對某公司固定資產審計過程中,抽查了該企業基本生產車間上年12月份設備計提折舊業務,在審閱固定資產明細賬和製造費用明細賬時,發現如下記錄:11月份末該車間設備計提折舊額為20000元。年折舊率為6%。11月份購入不需要安裝設備一台,原值300000元,已交付使用。11月份交付外單位大修設備一台,原值500000元。11月份進行技術改造設備一台,當月交付使用,該設備原值170000元,技改支出50000元,變價收入20000元。12月份該車間設備計提折舊為20000元。假如該企業11月末計提折舊數額正確,驗證上年12月份計提折舊數額是否正確。

審計調查:

因為12月份計提折舊數額正確與否,與11月份固定資產增減有關,該單位11月份固定資產增減業務較多,需經過複算才能確定。對於固定資產折舊審計,一般應先對照會計製度,審查折舊範圍、折舊年限、折舊方法是否正確,其次應審查折舊額的計提與會計處理是否正確。對於本案例來說,首先確定折舊範圍, 月份與 月份相比,新增的應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價值為300000+(1700004+50000——20000)=500000元。在這裏一定要注意,設備在大修理期間,應繼續計提折舊,所以第三項不屬於固定資產減少業務。其次,計算應計提折舊額,當月計提的折舊額=上月計提的折舊額+上月增加的固定資產應計提的折舊額-上月減少的固定資產折舊額。即:12月份計提折舊=20000+(500000×6%÷12)=22500元。

12月份折舊少提2500元,原因在於搞錯了折舊範圍,把停產大修理的設備認為是固定資產減少業務。此類錯誤,影響生產成本和利潤項目。調賬如下:

借:製造費用2500

貸:累計折舊2500

並同時調整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的相關項目。

未按規定折舊年限計提折舊案例:

【例】審計人員在2008年2月對某公司審計時發現該公司生產設備類固定資產的折舊費用增長過快,於是調閱了這類固定資產卡片,了解到生產設備類有400000元。屬於2006年12月10日投入使用。有關的會計資料顯示:這400000元生產設備扣除4%的淨產值後,按8年的折舊年限,采用平均年限法計提折舊,每年折舊額為4000元。根據有關會計製度規定:對生產設備計提折舊的最短年限10年。而這價值400000元的設備折舊年限隻有8年,由於折舊年限確定折舊的計提肯定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