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商務談判中的心理戰(5)(3 / 3)

人們常常把談判桌當做戰場,希望自己始終能夠攻城掠地,將對方打得一敗塗地,這是完全可以理解,因為從每一個談判者的角度考慮,達成對己方有利的預期目標是完全正確的。特別是當雙方的實力相差懸殊時,取得一點進展都是非常難能可貴的。但是,談判的最終目的並不是要打敗對方,而是要通過談判達成合作的一致意見,使雙方都能夠從談判中獲益。因此,將戰勝對方作為談判的戰略目標是不可取的,談判的結果也往往不會令人滿意。但也不是說談判就是要做和事佬,那樣對公司的利益不會有根本的幫助。

一般來說,現在在談判中,人們都開始打破原有的非贏即輸的觀念,不斷追求談判的理想狀態——“雙贏”。“雙贏”談判是指把談判當做一個合作過程,能和對手像夥伴一樣,共同去找到滿足雙方需要的方案,使費用更合理,風險更小。“雙贏”談判強調的是,通過談判,不僅是要找到最好的方法去滿足雙方的需要,而是要解決責任和任務的分配,如成本、風險和利潤的分配。“雙贏”談判的結果是,你贏了,但我也沒有輸。從倡導和趨勢的角度說,“雙贏”談判無疑是有巨大的發展空間的。

除了雙贏之外,另外還一種傳統的形式,就是所謂的零點—極點競爭談判,即隻有一個餅,雙方都想獲得最多的一部分。零點—極點談判的特點是:從一開始談判,雙方就集中在如何分配已存在的優勢、劣勢、盈利、損失上。一方得到的越多,另一方得到的越少,或雙方正好相反。這容易導致一方認為自己是輸家,另一方認為自己是贏家,或雙方都認為自己是輸家的狀況,這樣對於談判以及再度合作是非常不利的。

盡管,大家都知道雙贏的好處,但是,在實際工作中,推廣“雙贏”談判卻有著諸多的障礙。畢竟在談判中人們很難拋棄“獨占一個大餅”的傳統談判思想,理論上的“雙贏”與現實商務談判中的“雙贏”,往往具有一條難以逾越的鴻溝——各自利益的最大化。

比如,有家新成立的公司,其首要的任務是尋找經銷商,並使之成為其公司產品的代理,以便使公司產品在全國最廣闊的區域銷售。因而,商務部的人員與經銷商的談判,就成為雙方能否簽約的關鍵。仿佛是從一種本能出發,公司商務部人員所進行的談判培訓,完全是零點—極點式的,大多都集中在想方設法采取一些手段來對付談判對手,特別是片麵追求所謂的“技巧”:如何讓經銷商對公司的產品感興趣,如何壓價,如何討價還價,要求對方做到什麼等。拋開產品競爭力層麵的問題不談,僅就談判而言,在觀念和行動上,該公司就把自己擺在如何獲取最大利益而不是“雙贏”的基點上了。

所以,隻能說“雙贏”是談判的一種理想狀態,取得雙贏談判的過程卻是複雜和艱辛的,畢竟談判方都想從對方那裏撈到更多的好處,也總認為目前開出的條件不是最優惠的。不過,談判也不會這樣無休止的爭論下去,否則什麼事情都難以談成了。在適當時機,談判方還是會握手言和的,這個適當時機就是各方的心理平衡。如果雙方能夠在談判中找到各方的心理平衡,其實也能夠把理想變為現實的。

尤其是在雙方為了各自的利益遭遇談判瓶頸的時候,雙方就需要在權衡各自利益的基礎上商討出一個替代方案,以便最後能實現雙贏的目標。比如一家知名企業準備請某策劃公司為其製定市場戰略,雙方就整體價格展開了談判,策劃公司報價15萬元遭到了企業的拒絕。策劃公司認為這一報價符合市場行情,任何一家正規公司在同等標準下的出價都不會低於15萬元。企業方認為這一費用已經超過了他們年初製定的預算,市場行情對他們沒有實際意義。雙方談判進入了僵局,這時策劃公司提出了替代方案,策劃公司可以在原項目中增加培訓服務,但報價增加2萬元。

而一般市場上相同類型的培訓市場平均價格是4萬元,但是策劃公司因為有自己的培訓講師,這樣培訓成本會相對很低,策劃公司隻是少掙些錢而已,但17萬元的整體價格就變得很有競爭力了。企業方很滿意這個替代方案,雖然他們認為在策劃費用方麵價格偏高,但是低廉的培訓費用又省下了一筆開支,認為在這次交易中價值明顯超過了價格,欣然簽下了合約。這就是替代方案在實現雙贏中所發揮的作用。既讓談判取得成功,而且雙方都各取所需,各自滿意,實現了各自利益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