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商務談判中的心理戰(3)(2 / 3)

第四條,要有政治家的厚臉皮。我們知道,在購買中,如果賣主不答應你的報價,我們常常會采取“奪門而走”的招數。一般,如果賣主覺得可以接受,會叫你回來,與你成交。但有時候,也許由於你的報價太低,讓賣主無利可圖,即使很想與你成交,但他也不會做虧本生意。這時,就不用顧忌自己的麵子,應該學著“浪子回頭”,重新進去,在自己的最低價上加上一點,再跟他砍價,這樣一般都不會吃虧。

雖然,上麵說的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伎倆,其實在大型的商務談判中,其情況與人的心理也類似,相信隻要買主掌握了這四條,一定能在談判中獲得優勢。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作為賣主一方,在討價還價中應該如何應付吧!

賣家討價還價第一招:高報價

在買賣的過程中,買主自然是希望獲得最大的利潤。前麵已經講過買主在討價過程中,殺價要狠。而對於賣主來說,就需要盡量報高價。曾經有位教授專門研究過談判中報價與最後成交價格之間的關係,結果發現,一般情況下如果買主開始報價較低,最後則是以較低的價格成交;而如果買主開始的出價較高,則能以較高的價格成交;而且在不使談判破裂的情況下,堅持高要求要比堅持低要求獲利更多。因為在談判中最後的成交價格總是在買主與賣主報價的中間處,如果開始的報價比較高,就意味著賣主有獲得更大利潤的機會。例如,一套西裝開價500元,買主還價300元,那麼最後買賣可能在450元或接近450元的價格上成交。

所以,高明的談判者第一次報價都會比較高,當然這種高報價不能高得太離譜,其底線就是能夠使對方坐下來與你談判,這樣你的報價就是成功的。而且,開始的高報價能夠為後來的談判留下更多的空間,更重要的是每當賣主在價格上退一步時,都可指望買主在其他方麵對賣主有所回報。

賣家討價還價第二招:小單位報價

在賣家報價的過程中,為了造成商品比價便宜的假象,往往采用將報價的基本單位縮至最小的辦法,以隱藏價格的“昂貴”,使買家陷入“花費不多”的錯覺。

有經驗的賣家都知道,以一件產品的單位報價,比以一打產品的價格報價更能促成交易。比如,每斤茶葉100元錢,往往會被說成“10元錢可買1兩”;一套化妝品400元,賣家往往會說“這是四件套,一件不過100元,並且它們可以用上一年,您想每天才花一塊多錢呢!”買家聽到這種形式不一樣而實質卻一樣的報價,其心理感受是大不相同的。相信每個人在購買商品時都會有此種體會。

賣家討價還價第三招:小事慷慨,俘虜人心

除了高報價之外,賣主還有一些技巧可以利用。比如說賣主可以采用“在小事上要慷慨”的策略來收買買主的心。一般在討價還價過程中,買賣雙方都是要做出一定讓步的,並且如何讓步是關係到整個洽談成敗的關鍵。就常理而言,雖然每一個人都願意在討價還價中得到好處,但並非每個人都是貪得無厭的,多數人是隻要得到一點點好處,就會感到滿足。

所以,在談判的過程中賣主要學著在小事上做出十分慷慨的樣子,使買家感到已得到對方的優惠或讓步。比如,增加或者替換一些商品的小零件時不向買家收費,為買家免費提供維修、免費送貨等等。否則會因小失大,引起買家反感,並且使買家馬上對價格敏感起來,影響了下一步的洽談。反之,免費向買家提供一些廉價的、微不足道的小零件或包裝品或免費的其他服務,不僅可以增進雙方的友誼,賣主自己也不會吃虧,還會讓買主覺得對你有所虧欠,這樣更利於你在談判中掌握主動權。

賣家討價還價第四招:巧妙抬價

這一招一般用於談判快要結束時,賣家常常會瞅準時機巧妙抬價。當雙方已經談好了條件,就要成交時,突然賣家又提條件,這時就存在兩種情況:要麼成交,要麼“散夥”。而在談判中雙方都投入了精力,付出了代價也不願輕易散夥。不過這一招對於賣家來說存在著一定的風險,畢竟如今是買方市場,像你這樣的商家多的是,也不缺你一家。但是,如果賣家利用得當,往往能賺上一筆。

曾經就在報紙上看到過這樣一則故事,有個女士在商場裏看中了一件晚禮服,賣主報價350元。女士覺得不值那麼多錢,正準備還價時,沒想到賣主卻突然改口說:“對不起,女士,剛剛弄錯了,這件應該是399元,350元是那一件。”這時,沒有經驗的女士馬上跟賣家說:“說了350元,就不能改口了。”賣主佯裝不情願,說道:“算了。算我倒黴,賠本給你了。”這位女士也許還在那慶幸,滿以為自己撿了個便宜,實際上賣家賣300元都還能賺不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