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婦最後還是把那座鍾帶回了家放在客廳裏,看起來非常美麗,好像也沒什麼毛病。但是夫婦倆卻始終感到不安。那晚他們睡覺後,半夜三更又爬起來,因為他們沒有聽到時鍾的聲響。這種情形持續了無數個夜晚,他們的身體迅速惡化,開始感到緊張過度。
為什麼會這樣?就因為那個售貨員不經過價格磋商就以230元把鍾賣給了他們。如果再討價還價一番,興許不僅店主能賣個好價錢,夫婦倆也能買得安心,不會弄出這樣一個結局。所以,一般的商務活動中,總要經曆一個討價還價的過程。
我們要明白,談判不僅需要技巧,還需要豐富的心理學知識,過硬的心理素質。而且談判專家普遍認為,不要輕易接受對方的第一次報價。不管你認為價格多劃算。一般說來,這個報價後邊還有更劃算的報價。即便沒有,你也可以退回去成交。但一旦你爽快地接受了對方的第一報價,對方的心理內省機製馬上就會讓對方反思:我是不是虧了?我報價再高些對方也能接受吧?報出價格之後,對方是有期待心理的。他希望通過跟對方談判,證實自己的判斷。他希望通過爭取、說服,贏得和捍衛自己的利益。這樣,他會有一種成就感。從討價還價到讓步妥協,然後再到交易,每個環節都蘊涵著人極大的心理需求。忽視這種心理需求,就會給以後的合作埋下禍根。
一般在談判中,在聽到對方第一次報價後,你首先要裝作被對方過高的報價嚇了一跳,以滿足對方思維認知的需求。報價是對方期望的最好結果,一般說來,離他的底線還有著一段距離。在這段距離裏,他是準備了好多方案與你鬥智鬥勇的。你的打壓不管最後的結果如何,都會讓他覺得自己贏了。所以,在談判的過程中,一定要創造一段討價還價的曆程,這樣對雙方的心理都是一種滿足。
討價還價中的心理戰術
討價還價是一場心理博弈,雙方都想從中獲得最大的利益,這裏就分別從買方和賣方的角度來探討一下討價還價的藝術。
首先,作為買方來說當然是希望以最低的價格買到最好的商品,然而談判場上虛虛實實,很難摸清賣方的底價。有時常常會因為對方爽快答應你的報價而後悔不已,想著要是之前再報低一點肯定也能成交。那麼如何才能在討價還價的過程中實現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呢?我們總結出了四條十分有用的原理:首先,還價人要有殺人者的膽量——敢壓價;其次,還價人要有釣魚者的耐心——敢磨蹭;另外,還價人要有外交家的嘴巴——挑剔對方的物品不好,要天花亂墜,頭頭是道;最後,還要有政治家的臉皮——討價還價一定要臉皮厚一點,要舍得丟臉。以下我們來分別論述。
第一條,殺價要狠。一般正規的大商場可能還價的餘地比較小,但是在一些集貿市場漫天要價是一些賣主欺騙消費者的手法之一。他們的報價一般要比底價高幾倍,甚至幾十倍。因此,殺價狠是對付這種伎倆的要訣。比如,有一件連衣裙,賣主要價666元,有個懂得狠殺價的消費者給價235元,結果居然成交了。如果你的心腸不夠硬,在這種商場就會上當受騙。
第二條,要有釣魚者的耐心。在挑選商品時,可以反複地讓賣主為你挑選、比試,最後再提出你能接受的價格。盡管剛剛說過殺價要狠,不過如果獅子大開口式的隨意還價會使銷售者覺得你並無誠意。這樣在對方說出可優惠的幅度後,你不妨以“再少一點立馬成交”誘導對方。通常情況下銷售者手頭控製著1~5個百分點的優惠幅度,你要學會與店主軟磨硬泡,幾元錢幾元錢的加,並利用對方不願“到嘴的肥肉跑掉”的心理,以及店主為此忙了一通,覺得不賣你有點兒不合算的心理,在節骨眼上“動搖”,一步一步擴大戰果。如果賣主的報價還不能使你滿意,這時你可發出最後通牒:“我的給價已經不少了,我已問過前麵幾檔都是這個價!”說完,立即轉身往外走。這種討價還價的方法效果很顯著,賣主往往是衝著你大呼:“算了,賣給你了!”這樣,你運用你的智慧和應變能力購到了如意商品。
第三條,要有外交家的嘴巴,敢於挑剔商品的不足。我們都知道,世界上沒有完美無缺的商品。麵對手中的商品,即使心裏非常喜歡,也不能暴露出來,否則賣主就會“乘虛而入”,趁機把你心愛之物的價格提高好幾倍,不論你如何“舌戰”,最後還是“願者上鉤”。所以,在購買過程中要練就“雞蛋裏挑骨頭”的本領,這樣才能掌握談判的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