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價格敏感性心理
敏感性價格心理即消費者對商品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較高。由於商品價格直接關係到消費者的生活水平,所以,消費者對價格變動具有極強的敏感性。消費者對價格變動的敏感心理既有一定的客觀標準,又有經過多年購買實踐形成的一種心理價格尺度,因此具有一定的主觀隨意性。一般與消費者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商品價格,特別是需求彈性係數較小的商品,消費者的敏感性較高,如食品、蔬菜、肉類等,這類商品的價格略有變動,消費者馬上會作出反應。而對一般非生活必需品,特別是需求彈性係數較大的商品,如鋼琴、組合音響、高檔家具等,即使價格略上調幾百元,也不會引起消費者強烈反應,即消費者對這類商品的價格敏感性較低。
第二,價格習慣性心理
消費者根據以往的購買習慣而反複購買某種商品,從而形成了消費者對某些商品價格的習慣心理。之所以會形成這種心理,是因為在現代市場條件下,由於各種因素的影響,消費者很難對商品的價格等客觀標準了解清楚,而隻能以逐步形成的價格習慣作為判斷所購商品價格合理與否的標準。如果某一商品的價格在消費者認定合理的範圍內,他們就會樂於接受;超出這一範圍,則難以接受。這種心理一旦形成,就具有頑固性和對新價格的不適應性。因此,企業在製定價格調整時,必須充分考慮到客戶的這種心理。如果其價格上漲的幅度超出了客戶所能接受的範圍,那麼其產品是很難銷售出去的。
第三,價格感受性心理
感受性價格是指消費者對商品價格及其變動的感知強弱程度。一般,消費者對商品價格的高與低、昂貴與便宜的認識,不完全基於某種商品價格是否超過或低於他們認定的價格尺度,還根據與同類商品的價格進行比較,以及購物現場不同類商品的價格比較來認識。差異的大小,形成了消費者對價格高低的不同的感受,從而直接影響消費者的價格判斷。
例如,在銷售過程中,如果把同一類商品的高價商品與低價商品放在一起出售,有時會產生很好的銷售效果。因為求廉者通過對比感到自己所購買的商品確實便宜,求名者則認為買高價貨有利於顯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第四,價格傾向性心理
消費者在購買商品過程中,對商品價格選擇所表現出來的傾向性。在同類商品中,根據其內在質量的不同,可分為高、中、低三檔,同樣,其價格也有高、中、低的區別。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品質因素會成為其判斷價格的一條重要標準。俗話說:“便宜沒好貨,好貨不便宜”。一般品質好的商品價值高,價格也會高一些;品質差的商品價值低,價格也就低。但也有不少消費者認為價格不是商品的全部,價格高的商品不一定質量就好,並且市場上價格不反映價值的現象也大量存在,所以他們一般認為經濟實惠才是最重要的。同時,還有很大一部分消費者傾向於中間價位的商品,因為這樣的商品不僅質量較好,價格適宜,而且還不失麵子。總之,由於消費者的社會地位、經濟收入、文化水平、特點和價值觀念等方麵存在較大差異,不同類型的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會表現出不同的價格傾向。
總之,在現階段,我國消費者的消費心理呈現出多元化特征。既有追求商品款式新穎、功能先進、高檔名貴的價格傾向心理,又有講求經濟實惠、價格低廉的低價格傾向心理,還有居於兩者之間的要求商品功能適用、價格適中的價格傾向心理。在一些耐用品的購買上,如冰箱、彩電、洗衣機等,消費者多數考慮其質量因素,追求高檔次、優質量的產品,一般不計較價格高低,甚至以高價為好。
所以,有時候並不是價格越低越好,而且製定情感價格也不一定就是非要降價不可。其實,針對消費者的價格心理,目前市場上也出現了許多情感定價策略。
例如:
(1)優惠價格,即實行優惠卡、會員卡製。
在一定的時間內對某些特定的消費者發放優惠卡,顧客憑卡優惠購物。根據一定的條件,對某些特定的消費者實行會員卡製,顧客購物憑卡享受優惠。將企業對消費者的真實情感體現在優惠價格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