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客觀角度看,群體壓力的來源是“參照”效應和“群體”效應。為什麼參照群體如此具有說服力呢?答案就在於它具有如下潛在的影響力量,(1)參照對象的力量(Referent Power):如果一個人欽佩某人或某個群體的特質,他會通過仿效該參照群體對象的行為來模仿這種特質,從而指導形成自己的消費偏好。各行各業的傑出人士可通過代言廣告來影響人們的消費行為。(2)信息力量(Information Power):隻要掌握他人想知道的信息,一個人就有可能擁有信息力量。擁有信息力量的人能夠憑借他們獲取“真相”的能力來影響消費者觀念。(3)合法力量(Legitimate Power):有時力量會以社會協議的形式授予某些人,如警察、士兵、教授、醫生等的影響力。在很多消費環境下,製服授予的合法權都得到認可,包括醫學院的學生穿上白大褂以增強自己在病人中的權威形象,銀行裏谘詢人員的製服也傳遞值得信賴的信息。營銷人員可以借用這種形式的力量來營銷消費者。比如,在廣告中塑造一個身穿白大褂的任務形象可增加產品展示的合法性或權威性。(4)專家力量(Expert Power):由於擁有某一領域的特定知識。(5)獎賞力量(Reward Power):如果一個人或一個群體可以提供正強化,而這一強化又是人們重視或渴望的,那麼這個人或群體就擁有對消費者的獎賞力量。(6)強製力量(Coercive Power):強製力量可以通過社會威脅或物理恐嚇來影響人。威脅在短期內往往是奏效的,比如恐懼訴求、人員推銷的恐嚇手段、強調不使用某產品會有消極結果等。
另外“群體”效應也發揮了積極作用。“一個群體是格外輕信和易受影響的,它沒有批判的能力,對它來說不存在不合適的事……一個群體的感情總是非常單一且極為浮誇的,以至於一個群體既不知道懷疑也不知道不確定性……群體決不渴求真理,他們需要的是幻覺,沒有幻覺便不能行事。它們總是賦予不真實的東西優越於真實的東西;它們幾乎被不真實的東西像真實的東西一樣強烈地受其影響。它們具有不在二者之間作出區分的明顯傾向”。那些以人際關係為銷售渠道的公司對這種壓力使用得更多,在特百惠的“Botox聚會”上,皮膚科醫生和整形外科醫生重新定義了家庭治療的概念,激起了人們注射Botox肉毒杆菌麻痹麵部神經以減少皺紋的狂熱。在聚會上其他人的慫恿下,一小時內有多達十人進行了除皺。
Botox營銷策略的一位製定者說:“我們認為,想起你的鄰居正在使用這一產品會更有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