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參考文獻(1 / 2)

[1]白蕊.我國加入WTO後,外資物流企業在西安的發展研究.物流科技,2007(3):64-67

[2]保繼剛,楚義芳.旅遊地理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蔡德林.國際貿易運輸地理.北京:中國商務出版社,2006

[4]陳守信.澳門特區經濟定位與最優發展策略.世界經濟,2000(1)

[5]陳焰.物流經濟地理.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2005

[6]戴娟萍,張重曉.中國經濟地理.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2006

[7]丁俊發.中國物流業發展的裏程碑.2008‐07‐28

[8]丁俊發.中國物流.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2002

[9]董平.我國旅遊資源區劃初探.地域研究與開發,2000(3)

[10]董忠敏.沈陽地區物流園區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中國市場,2008(15)

[11]範黎光,張仁軍.中國旅遊地理.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7

[12]博斌.物流地理.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7

[13]廣州市現代物流發展規劃.2008‐07‐10

[14]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經濟展望:全球化與不平等.楊冠一等譯.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8

[15]韓增林,安筱鵬.集裝箱港口發展與布局研究.北京:海洋出版社,2006

[16]胡欣.中國經濟地理.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2007

[17]回翠翠,張斌.農業物流概念解析.經濟論壇,2008(2)

[18]薑大立等.行業物流管理.北京:中國石化出版社,2004

[19]焦劍虹.淺談我國農業物流國際化的實現.現代商業,2008(3)

[20]賴斌,楊麗娟.旅遊物流:從理論到實踐的困惑與解析.廣西社會科學,2006(3)

[21]李娟文,遊長江.中國旅遊地理.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2

[22]李颯,陳廣漢.澳門現代物流業的定位及前景分析.中國流通經濟,2003(9)

[23]李暘,羅維燕.物流經濟地理.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7

[24]李振泉.中國經濟地理.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

[25]林長華.2006年台灣經濟形勢分析與2007年展望.廈門大學學報(哲社版),2007(1)

[26]林治澤.國際物流地理.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27]劉德軍,陶學宗.數據挖掘在現代農業物流體係創新與優化中的作用.農業裝備與車輛工程,2007(12)

[28]劉麗梅.旅遊業發展的區位理論探討.內蒙古財經學院學報,2003(1)

[29]盧玲.近代中國的旅遊服務業.蘭台世界,2007(12)

[30]陸健健.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物流.中國儲運,2008(2)

[31]羅貫三.港航物流是重慶發展現代物流的首選.當代經濟,2008(3)(下):108-109

[32]馬驪.西安發展成為西部物流中心的條件分析.商場現代化,2006(12)(上旬刊):124-125

[33]毛遂,王明憲.基於現代物流理念的旅遊業供應鏈.市場論壇,2006(2)

[34]牛魚龍.台灣地區物流經典案例.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7

[35]曲昭仲.物流運輸管理與實務.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