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國際物流經濟地理(7)(1 / 3)

10.7.4 大洋洲經濟區

1.地理概況

大洋洲位於亞洲、南美洲、北美洲和南極洲之間,西瀕印度洋,東和北臨太平洋。大洋洲是由一塊大陸和海洋中上萬個大小島嶼組成。大陸麵積768.6萬平方公裏。島嶼分布廣泛,東西最寬處相距1.29萬公裏,南北最寬相距7500公裏,大陸和島嶼陸地總麵積約897萬平方公裏,約占全球陸地總麵積的1/16,是世界上最小的洲。大洋洲所處的地理位置和其他大洲相比,具有明顯的特點。首先,大洋洲不像亞、歐、非三洲相接,也不像南美洲和北美洲那樣連在一起,而是位於北半球的中央部分,四周環海,不與任何一洲接壤。其次,大洋洲的大部分位於南半球,距亞、歐、非各洲中心很遠,地理位置極其偏僻,大部分在東經110°至西經140°之間、北緯30°至南緯47°之間,它既跨日界線的東西兩半球分界線(東經160°)的兩側,同時還占據南北兩半球。這樣的經緯度位置會使大洋洲內各地同時具有兩個不同的日期、南北的季節變化相反的特點。大洋洲地處亞洲、拉丁美洲和南極洲之間,東西溝通了太平洋和印度洋,是亞洲、非洲與南美洲、北美洲之間的海、空航線的通過之地,成為輪船、軍艦、飛機的淡水、石油、煤和食物的供應站,也是海中電纜交彙處。其中關島、中途島等皆為太平洋航線上的中途站,還有許多島嶼成了霸權主義的島嶼。

因此,它在國際交通、通信和戰略上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另外,它又是離南極洲最近的洲之一,許多去南極考察、探險、捕鯨等活動的船隻多在此停歇增添航行中所需的物資。大洋洲居民約占世界總人口的0.5%。除南極洲外,是世界上人口最少的一個洲。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60%以上,是各洲中城市人口比重最大的一個洲。70%以上的居民是歐洲移民的後裔;當地居民約占總人口的20%,主要是美拉尼西亞人、密克羅尼西亞人、巴布亞人、波利尼西亞人;印度人約占總人口的1%;此外還有混血種人、華裔、華僑以及日本人等。絕大部分居民信基督教,少數信天主教,印度人多信印度教。絕大部分居民通用英語,太平洋三大島群上的當地居民,分別用美拉尼西亞語、密克羅尼西亞語和波利尼西亞語。

2.經濟情況

大洋洲經濟以農礦業為主,盛產供出口的椰子、甘蔗、菠蘿、天然橡膠等。主要糧食作物有小麥、薯類、玉米、稻子等,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糧食生產不能自給。畜牧業發達,以養羊為主。綿羊頭數占世界綿羊總頭數的20%左右,羊毛產量占世界羊毛總產量的40%左右。工業以采礦、農畜產品加工為主。重工業較發達的有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大洋洲主要礦物是鎳、鋁土礦、金、鉻、磷酸鹽、鐵、銀、鉛、鋅、煤、石油、天然氣、鈾、鈦等。鎳儲量約4600萬噸,居各洲首位。新喀裏多尼亞鎳產量居世界第2位;斐濟的金和瑙魯的磷酸鹽開采較發達。各島上的鳥糞也很豐富。大洋洲的森林麵積約7600萬公頃,占其總麵積的9%。占世界森林麵積的2%。

3.物流基礎設施

大洋洲介於亞洲和南、北美洲之間,南對南極洲,是各大洲航線間的必經之路。許多國際海底電纜均通過這裏,海洋航運成為國與國、島與島相互交往的重要手段。陸上交通主要有鐵路和公路。公路總長100萬公裏以上。鐵路總長4.6萬多公裏。內河航運裏程約1000公裏。洲內有航線通達洲內各國和重要地區的首都和首府,同洲外各重要港口城市也均有聯係。主要港口有澳大利亞的悉尼港、墨爾本港,新西蘭的奧克蘭港、惠靈頓港,巴布亞新幾內亞的莫爾茲比港,新喀裏多尼亞的努美阿港,斐濟的蘇瓦港,東薩摩亞的帕果帕果港,法屬波利尼西亞的帕皮提港等。其中悉尼港和奧克蘭港為世界著名海港。大洋洲的鐵路網與公路網絕大部分集中在澳、新兩國,多數島國沒有鐵路,公路網也很稀疏。

10.7.5 非洲經濟區

1.地理概況

非洲位於東半球的東南部,赤道橫穿大陸。西北部有部分地區以及島嶼伸入西半球。麵積約3020萬平方公裏,約占世界陸地總麵積的20%。非洲是僅次於亞洲的第二大洲。非洲海岸線平直(與歐洲相比,非洲麵積是歐洲的3倍,而海岸線還不如歐洲的海岸線長),半島、海灣極少。地勢較為平坦,為高原大陸。埃塞俄比亞高原被稱為“非洲屋脊”,海拔在1000米以上。乞力馬紮羅山是非洲最高峰,海拔5895米。非洲有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撒哈拉沙漠位於非洲北部,橫盤整個大陸,麵積920萬平方公裏,占非洲總麵積的1/3。西南部還有納米布沙漠和卡拉哈迪沙漠。東非大裂穀是世界最長的裂穀,東支南起希雷河河口,向北越過紅海至死海北部,全長約6400公裏。河流多峽穀、急流和瀑布,水力資源豐富,但不利於航行。非洲氣候高溫、少雨、幹燥,因此,非洲有“熱帶大陸”的稱號。但少數地區,如某些地中海沿岸地區、高原地區氣候涼爽,甚至四季如春。非洲人口7.48億,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