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經濟情況
非洲的自然資源十分豐富,石油、天然氣、鐵、錳、鉻、鈷、鎳、釩、銅、鋁、鋅、錫、鈾和磷酸鹽都有可觀的儲量,黃金和鑽石更是久負盛名。非洲的植物達4萬種以上,有不少是稀有或特有的。非洲的森林麵積占總麵積的21%,紅木、黑檀木、花梨木、柯巴木、烏木、樟木、栲木、胡桃木、黃漆木、栓枝櫟等貴重木材應有盡有,而且儲量豐富。非洲草原遼闊,占總麵積的27%,畜牧潛力巨大。非洲的漁業資源也是十分豐富的。非洲經濟落後,是世界經濟發展水平最低的大陸。聯合國公布的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中,非洲國家占了絕大多數。農業是非洲經濟的支柱,絕大多數國家是農業國。農業中經濟作物(如咖啡、可可、甘蔗、棉花、花生、油棕、腰果、劍麻等)的種植占有相當比重。工業基礎薄弱,管理和技術落後。
3.物流基礎設施
非洲交通運輸處於較落後狀態,還沒有形成完整的交通運輸體係。大多數交通線路從沿海港口伸向內地,彼此相互孤立。交通運輸以公路為主,另有鐵路、海運等方式。南非共和國和馬格裏布等地區是非洲交通運輸比較發達的地區。撒哈拉、卡拉哈迪等地區則是沒有現代交通運輸線路的空白區。用世界標準衡量,非洲的基礎設施整體非常薄弱。在非洲,公路約有130多萬公裏,國與國、城市與城市之間80%~90%的貨物和人員運輸都靠它。但是非洲的公路網稀少,每百平方公裏隻有6.84公裏的公路,而拉丁美洲有12公裏,亞洲達到18公裏。同時,非洲的公路養護極差,由於缺少相應的資金,50%以上的公路根本都得不到正常養護。非洲地大物博,自然資源和各類原材料極其豐富,但幾十年的戰亂和衝突、相對惡劣的地理條件、投資的匱乏使非洲的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鐵道線路的建設非常落後。占世界陸地麵積近1/5的非洲隻有世界6%的鐵路線,且狀況較差。非洲大陸鐵路目前總長隻有8.5萬公裏;而僅英國、法國和德國3個國家的鐵路總長就達近10萬公裏。非洲國家的鐵路時速一般都在100公裏以下,且沒有形成運輸網絡化,而歐洲的鐵路網絡四通八達,運行時速一般在100公裏以上,有些線路可達200多公裏。
由於經濟原因,非洲鐵路建設直接受到了影響。一些鐵路路段因無力維修,基本處於廢置狀態,更因此缺少投資,導致非洲鐵路業的發展停滯不前。近年來,一些非洲國家,尤其是西非國家,已把鐵路建設列為發展運輸的優先領域,正在創造良好的內部環境,吸引海外投資者和海外建設隊伍,以發展本國鐵路產業。他們對鐵路部門進行了一係列重大調整和改革,國家與企業簽訂了計劃合同,從而使鐵路管理逐步走向私營化和商業化,提高了服務質量,帶來了較好的經濟效益。良好的鐵路政策和規劃建設大型鐵路項目的積極態度,不僅獲得了世界銀行、非洲發展銀行等金融組織的資金支持,而且吸引了一大批海外投資者。這些跨國投資者通過公開競標、投標建設、帶資經營等方式,幫助非洲國家及非洲地區間進行修築新鐵路、恢複延伸現有鐵路的現代化建設。改變鐵路的落後麵貌、建設新的鐵路網,不僅將有力推動非洲的發展,也是世界各國投資者巨大的商機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