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80/20法則(1)(1 / 3)

80/20法則是管理思想中最基本的法則之一。在組織機構中,正如在生活中的很多方麵一樣,一些很微小的部分,比如決策、產品、客戶、配送渠道等,卻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最終的結果。19世紀末,意大利經濟學家維爾弗雷德·帕雷托發現了80/20法則,也就是原因與結果之間令人吃驚的不平衡現象。當時,他正在研究財富和收入的分布問題。然而,隻是在近幾十年裏,帕雷托法則才被管理學界廣泛接受。如今,帕雷托法則影響了無數人的工作,盡管他們中很多人都還從來沒有聽說過帕雷托的名字。

雖然死板地運用80/20法則可能會出錯,但是80/20法則與實際的數據還是常常接近得令人吃驚。比如,在美國導致死亡的10個主要原因中,最主要的2個原因,也就是20%的原因,占去了死亡人數的67%。這種不平衡也就代表了很多原因和結果的關係,而且它還說明了帕雷托法則的核心思想:在很多情況下,一小部分事情往往要比其他很多事情重要得多。

一、80/20法則原理

80/20效率法則(the80/20 principle),又稱為帕累托法則、帕累托定律、最省力法則或不平衡原則。

早在19世紀末,帕累托研究英國人的收入分配問題時發現,大部分財富流向小部分人一邊。還發現某一部分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與這一部分人所擁有的財富的份額,具有比較確定的不平衡的數量關係。而且,進一步研究證實,這種不平衡模式會重複出現,具有可預測性。經濟學家把這一發現稱為“帕累托收入分配定律”,認為是“帕累托最引人注目的貢獻之一”。

管理學家從帕累托的研究中歸納出了一個簡單的結果:如果20%的人占有80%的社會財富,由此可以預測,10%的人所擁有的財富為65%,5%的人享有的財富為50%。管理學家看重的是這一結果體現的思想,即不平衡關係存在的確定性和可預測性。正如裏查德·科克有一個精彩的描述:“在因和果、努力和收獲之間,普遍存在著不平衡關係。典型的情況是:80%的收獲來自20%的努力;其它80%的力氣隻帶來20%的結果。”

總之,“80/20效率法則”告訴人們一個道理,即在投入與產出、努力與收獲、原因和結果之間,普遍存在著不平衡關係。少的投入,可以得到多的產出;小的努力,可以獲得大的成績;關鍵的少數,往往是決定整個組織的效率、產出、盈虧和成敗的主要因素。

二、80/20法則——市場營銷中不平衡的美

少量的顧客為企業創造了大量的利潤,可見每位顧客對企業的貢獻是不同的。這就決定了企業不應將營銷努力平均分攤在每一位顧客身上,而應該充分關注數量雖少、但作用重大的顧客,將有限的營銷資源充分應用在他們身上,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80/20法則指出:在因和果、投入和產出、努力和收獲之間,本來就存在著不平衡的關係。典型的情況是:80%的收獲來自20%的努力;80%的銷售額來自20%的顧客;80%的利潤來自20%的顧客。80/20不是精確的關係,而是方便的比喻、典型的模式。把80/20法則運用到市場營銷中,我們可以找到非常可貴的營銷策略,成為營銷實踐家的“靈丹妙藥”。

針對大量使用者營銷

運用80/20法則,我們首先可以發現針對大量使用者營銷的意義。

根據使用產品的數量或頻率可以將顧客分為少量使用者、中等使用者和大量使用者。大量使用者雖然在所有使用者中所占的比例較小,但其消費量卻非常大。美國學者針對幾種日用品消費情況的研究表明了這一結果,如在香波市場中,大量使用者和少量使用者的使用量分別占79%和21%,在啤酒市場中兩者的使用量分別占87%和13%。顯然,香波公司應努力吸引一個大量使用者--每天洗發和每次用量較多的消費者,而不應花費過多的精力去吸引幾個少量使用者;啤酒商也應該以大量飲酒者作為目標顧客,而不是把目標對準偶爾品嚐啤酒的消費者。因為贏得一個大量使用者所獲得的銷售量是很多個少量使用者的總和!

很多企業認識到了大量使用者的重要意義,他們根據顧客的購買數量和頻率製定不同級別的獎勵製度來吸引大量使用者購買,如采用數量折扣等促銷方式。有些企業還專門針對大量使用的顧客設立大客戶部,專門負責對這一消費群體的營銷。

針對老顧客營銷

運用80/20法則我們還可以發現針對老顧客營銷的意義。

長期以來,在生產觀念和產品觀念的影響下,企業營銷人員關心的往往是產品或服務的銷售,他們把營銷的重點集中在爭奪新顧客上。其實,與新顧客相比,老顧客會給企業帶來更多的利益。精明的企業在努力創造新顧客的同時,會想方設法將顧客的滿意度轉化為持久的忠誠度,像對待新顧客一樣重視老顧客的利益,把與顧客建立長期關係作為目標。老顧客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