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延伸後產生的績效如何是每個企業關心的問題,所以合理評估品牌延伸績效是品牌延伸理論的重要內容。品牌延伸績效與企業多元化的類型沒有聯係,所以本章僅討論在企業多元化戰略下的品牌延伸績效問題。
國外學者對品牌延伸績效的界定與衡量方式各不相同,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三種類型:消費者評估績效、財務績效和市場績效。
一、基於消費者評估的品牌延伸績效
基於消費者評估的品牌延伸績效主要著眼於消費者對品牌延伸的直接知覺反應和主觀評估,比如消費者對品牌延伸的興趣、喜好、信心、適用或購買意向等。Aaker和Keller提出了關於消費者是如何評價品牌延伸的一係列假設,並以學生為樣本對這些假設進行了檢驗。認為品牌延伸績效在於消費者對延伸產品的態度上,這種態度取決於三個因素,即原品牌的感知質量、原產品與延伸產品的關聯性、延伸產品的製造難度。Brickley和Loken認為品牌延伸評估主要受品牌延伸典型性(延伸產品與原產品的相似性)和品牌寬度(品牌所能涵蓋的產品差異)的影響,他們從“偏好—不偏好”和“想擁有—不想擁有”兩個方麵來表示消費者對品牌延伸的態度。研究結果表明,品牌延伸典型性與品牌寬度對品牌延伸的評估流程和評估結果有顯著性影響,品牌延伸典型性與品牌延伸績效正相關,窄品牌的延伸績效較好,但效果不夠顯著。Schmitt和Dube將消費者對延伸產品的購買意向作為品牌延伸的績效指標,具體通過“非常可能購買—非常不可能購買”的不同等級來表示。Barbara和John用實驗研究的方法分析了在什麼樣的狀況下延伸產品會產生稀釋家族品牌信念的負麵效應,用品牌延伸對家族品牌信念的影響表示品牌延伸績效,若延伸產品造成了品牌稀釋效果,則表示品牌延伸績效差。Dawar和Anderson檢驗了品牌延伸順序和方向的重要作用,並用消費者對品牌的一貫性知覺和延伸產品購買可能性來表示品牌延伸績效。Sheinin和Schmitt采用的品牌延伸績效指標為消費者對品牌延伸的態度,包括興趣、情緒的愉悅性、偏好態度、效用態度和購買意向幾個方麵。
二、基於財務指標的品牌延伸績效
許多學者認為,品牌延伸的最根本動機是為企業創造更多的利潤,品牌延伸行為的效應必將在相關的財務指標(延伸利潤、股價等)上得到反映。因此,品牌延伸的獲利能力是非常合理的績效指標。下述學者基本沿用了這一思想。
Wernerfelt將傘狀品牌作為新產品質量的信號,以延伸利潤為績效指標,建立了信號傳遞模型,並證明通過標注品牌來傳遞信號的可能性,研究結果表明:高品質產品廠商傾向於運用品牌延伸策略,而低品質產品廠商很少采用該策略。Wilson和Norton在“產品線延伸產品的最佳導入時機”一文中討論了該何時導入延伸產品以使整條產品線利潤最大化的問題,進而通過比較延伸產品的市場擴散效應和對原有產品的竟食效果,分析了產品線延伸績效,即延伸產品的利潤增額。
Lane和Jacobson運用事件分析法檢驗了品牌延伸對公司未來現金流的預期改變——股價的影響,顯然,作者是從股價的改變這一角度來界定品牌延伸績效的。作者認為品牌延伸是把雙刃劍,既可帶來收益,比如節約營銷成本、增加收益和提升品牌形象等(正麵績效指標);也會產生一些不良後果,比如原有產品或延伸產品的失敗會造成整個品牌連鎖係統的毀滅、品牌稀釋效果和竟食效果等(負麵績效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