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提高執行力——領導幹部重在抓落實(1)(2 / 3)

五、過程控製力。

執行力發生在宏觀與微觀、決策與執行、領導與群眾的交叉點上,執行過程的控製非常關鍵。領導幹部在執行中的過程控製力直接關係到政策是否變形、落實是否到位、群眾是否認可。過程控製力是一種約束力、監督力和懲治力。領導幹部執行過程控製中,必須以群眾最直接、最現實、最緊迫的利益為工作的出發點,傾注全力為人民群眾辦事情,把好的方針政策落實下去。領導幹部要善於抓住重點性問題、突出性問題、苗頭性問題和傾向性問題。對執行過程的控製是為了更好地完善執行的各個環節,要請群眾廣泛參與、監督,讓群眾說了算。執行過程中要突出重點,必須分清輕重緩急,集中力量解決一批大事、難事。執行之後要注重績效考評,必須講成本、講質量、講效益,真正做到少花錢多辦事、花小錢辦大事。

古人雲:行勝於言。三分戰略、七分執行。執行凝聚著心血和責任,體現著作風和意誌,反映著能力和水平。執行力是政府工作的生命力,是促進發展的推動力,是抓工作落實的能力,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能力、務實創新能力、駕馭複雜局麵能力的集中體現,是領導幹部應具備的“基本功”。

提高領導幹部執行力

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建立健全行政問責製,提高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執行力”概念第一次被寫進了《政府工作報告》,成為政府改進工作作風的一種新要求。政府執行力說到底取決於領導幹部的執行力。所謂領導幹部的執行力,就是貫徹執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戰略決策和工作部署,以及上級指示、決定、命令,從而實現預定目標和任務的能力。具體說,就是貫徹戰略意圖、完成預定目標的操作能力,就是把握規律、創造性開展工作的能力,就是化解矛盾、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是狠抓落實、堅決完成任務的能力。一句話,執行力就是將思想轉化為行動、把理想變成現實、把計劃變為成果的能力。

執行力是履行政府職能的保證,是政府公信力的體現,是地區競爭力的重要因素。從這個意義上說,執行力就是政府的生命力。我們必須以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在政策領悟力、實踐結合力、團隊建設力、協調溝通力和過程控製力上下功夫,不斷提高領導幹部執行力,確保各項工作落實。

加強學習,提高政策領悟力

領導幹部隻有充分理解政策的重大意義,才會自覺地、堅定地、持之以恒地執行;隻有深刻領會政策的精神實質,才能完整準確地執行,達到預期效果。否則,執行就會發生偏差,就可能南轅北轍。同樣的政策環境,為什麼有的地方發展快,而有的地方發展慢,有的工作做得好,而有的工作做不好,就是因為對政策和環境的理解領悟不一樣。社會在發展,政策也在不斷的更新變換,加強學習,把握時代脈搏應該是每位領導幹部應該持之以恒要做的事情。首先要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認真研讀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最新成果,深入學習領會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堅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其次要堅持“幹什麼學什麼、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有針對性地學習掌握做好領導工作、履行崗位職責必備的各種知識,努力使自己真正成為行家裏手、內行領導。最後要通過研讀優秀傳統文化書籍,汲取傳統文化優秀典籍中蘊涵的做人做事和治國理政的道理,不斷提高人文素養和精神境界。

深入調研,增強實踐結合力

深入研究,增強實踐結合力,這就要求領導幹部一方麵要了解“上情”,也就是要充分領悟上級政策或決策的目的和精神實質;另一方麵要理解“下情”,把握本地區、本部門的優勢和不足,在此基礎上去“結合”。政策結合力是執行力的核心,結合力強不強,結合點找得準不準,直接影響執行力的效果。以建設城鄉一體化為例,要結合地方實際特點,深入調查研究,首先要緊緊圍繞“深入推進城鄉一體化,帶頭推進‘兩個加快’,開創科學發展新局麵”主題,吃透搞清重大部署、重要事項、重點工作的相關情況,深入學習掌握科學發展觀的實質內涵,深入研究國內外的經濟發展趨勢,準確了解並把握相關工作每個時期的進展情況、發展重點以及問題的所在,真正做到心中有數。要緊緊圍繞構建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體製機製的現實問題,問政於民、問計於民、問需於民。充分尊重群眾首創精神,通過各種渠道和方式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共謀科學發展新舉措。要把群眾的利益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帶著感情、帶著責任,放下架子、撲下身子,深入機關、學校、企業、街道社區和各自聯係點,與群眾零距離接觸、麵對麵交流,聽真話、察實情,全麵了解掌握新情況新矛盾新問題,隻有這樣,才能找準結合點,增強實踐結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