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凝心聚力抓落實——領導幹部提高凝聚力的執政藝術(3)(2 / 3)

二、及時了解單位成員的需要,並盡可能給予滿足。

根據單位成員的生理需要,如對薪金、福利、良好工作環境的需要等,應結合單位的情況,適當增加成員收入、縮短工作時間、定期進行體檢等。

根據單位成員的安全需要,如防止意外事故發生、職位保障等需要,應依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建立健全本單位醫療保險製度、離退休製度、用工製度等。

根據單位成員的社交需要,應開展經常性的各種娛樂活動,建立單位互助金製度等。

根據單位成員的尊重需要,如對職稱、地位、權力的需要,應建立健全人事考核製度、晉升製度、獎勵製度等。

根據企業成員的自我實現需要,應努力為其提供合適的工作崗位以及繼續學習的機會,安排一些具有挑戰性的工作,吸收其參加單位發展研究、製定規劃等。

要增強單位凝聚力,單位領導就要在增強單位成員的歸屬感上下功夫。建立單位內部人才流動機製,做到人盡其才,充分調動幹部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形成一種奮發向上的局麵。

三、正確行使領導職能。

領導是引導和影響個人或組織在一定條件下實現某種目標的行動過程,是一種借助他人完成目標的過程。領導者要在不斷增強自身素質、提高管理水平的同時,善於運用民主的方式、恰當的授權方式,給單位成員和各級管理者以參與單位管理、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了解被領導者擅長什麼、不擅長什麼,以避其所短、揚其所長,從而調動下屬的積極性,達到增強單位凝聚力的目的。

四、加強單位規範建設。

健全完善的單位規範,如考勤製度、獎懲製度、檢查製度、財務製度等,是鼓勵先進、約束落後,增強單位凝聚力的重要保證。如果先進的得不到鼓勵,落後的受不到觸動,就會人心渙散,使單位的凝聚力大打折扣。此外,加強單位規範建設,還有利於培養健康向上的機關文化,倡導“比、學、趕、幫、超”的精神。

五、充分發揮黨員和領導幹部的先鋒模範作用。

建設“凝聚力工程”,就是建立黨組織關心群眾,凝聚群眾的工作機製,使黨組織在新形勢下,走出一條從關心群眾入手,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子,進而推進黨建工作,增強單位的凝聚力和戰鬥力。

黨組織作用發揮得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廣大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的發揮,尤其是黨員領導幹部。黨組織必須始終把提高黨員素質作為一項大事來抓,通過黨校、“三會一課”等多種形式,經常性地開展黨員教育工作,不斷提高黨員隊伍的思想理論和業務素質。同時,切實開展黨員責任區活動,讓每個黨員都有自己的責任區,凡涉及責任區內的職工學習、思想、工作、生活等,黨員都必須承擔必要的區域責任和義務,使黨員的目標責任區域化、具體化、看得見、摸得著、好考核,也使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得到實實在在的體現。

同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一樣,領導幹部本身的素質和精神狀態,亦將對“凝聚力工程”建設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領導幹部應成為“凝聚力工程”建設的積極倡導者和模範實踐者。古人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領導幹部的模範行為,可以使他們所進行的工作和人們內在的真、善、美的素質相融合,具有巨大的說服力和感召力。反之,如果說的是一套,做的又是一套,不僅會傷害被教育者的思想感情,嚴重損害自己的形象,同時也會極大地削弱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權威,降低“凝聚力工程”的效力。

“凝聚力工程”單靠少數專職政工幹部是建不成的,必須依靠廣大黨員一起來建,要努力改變許多黨員不做群眾工作的狀況,真正形成以黨組織為核心,以廣大黨員為骨幹,黨政工團齊抓共管“凝聚力工程”的良好氛圍。唯有如此,黨建才能生機勃勃,卓有成效,黨組織也才能真正地築牢“堡壘”,夯實“基礎”、架好“橋梁”,凝聚人心。

加強建設領導班子凝聚力

《中共中央關於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指出:“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關鍵在於搞好黨的建設,不斷增強黨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從近兩年來巡視工作的實踐中可以感受到,領導班子缺乏凝聚力,就難有創造力和戰鬥力。增強領導班子凝聚力與提高黨的執政能力有著內在的聯係,是黨的建設中一個值得研究解決的重要課題。

凝聚力建設是各級黨委的重要課題

領導班子凝聚力的內涵非常豐富,理論性很強。筆者認為,主要包括兩個方麵的內容:一是班子內部的合力;二是在幹部群眾中的向心力、影響力、號召力。凝聚力在一定意義上說,就是凝聚優勢、凝聚才幹、凝聚人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