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規劃、教育、執行、督查這四步把任務分解了,分兵把守,才能做一個比較完善的製度防範。
怎樣設置風險員和設計風險雷達
“風險員”這個詞確切來說不準確,應該是風險管理人員和風險責任人員。大企業可以有一個專門的部門,如果企業是小型機構,領導指數和管理指數都是有限的,設置一個部門成本會很高,可以不設部門,但必須落實這個職能。比方說,質檢部門或者公關部門代理這個職能都是可以的,甚至可能是讓助理或副手去代理這個職能。總之,這事一定得有人專門負責,專門研究,未必一定設一個風險管理人員。
有了風險管理人員之後,還要注意一個問題,比方說競爭對手在布局的時候,風險管理人員不能完全識別征兆,沒有及時彙報給高級領導,但是企業雷達已經顯示是陰天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其實,這涉及企業的雷達是怎麼設計的問題。不要用已經預測到的症狀作為唯一的標準,要用可能出現的情況作為重要標準。
因為一個企業高速成長,將要迅速超過競爭對手的時候,一定會引起別人的強烈關注。企業高速成長肯定會占據一定的市場份額,可能會奪了別人的市場,別人肯定會對其進行攻擊、詆毀、騷擾,正常的競爭反而是最小的一部分。所以必須注意到企業在平穩的成長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如果你不留意競爭對手,表明你落後了,那樣競爭對手就更瞧不起你了。
所以要預測在某種情況下有什麼可能。企業發展的速度太快了,可能會出現危險,企業發展得越快,可能出現的危險的程度越高。企業還必須做預案,這叫做主動規劃,主動防範風險。
業績掛帥,製度為王
1789年到1797年,美國第1任和第2任總統華盛頓不做君主,奠定了美國的政治製度基礎,被尊稱為美國國父;1861年到1865年,美國第4任總統林肯廢除奴隸製度,奠定了人權製度的基礎;1933年到1945年,美國第16任總統羅斯福成為美國曆史上唯一蟬聯四屆的總統,成功處理了20世紀兩件大事:經濟大蕭條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成為萬眾矚目的英雄。他們對美國的貢獻都很大,曆史又是如何評價他們的呢?
羅斯福業績大,華盛頓貢獻大
在曆史上,美國從一個後起之秀變成頭號強國,其關鍵轉折點是第二次世界大戰。那時候的總統是羅斯福。他在任期內,不僅帶領美國從曆史上最嚴重的經濟危機中走出來,還取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偉大勝利,使美國一躍成為世界強國。
如果單純講業績,的確是羅斯福最大;如果要講貢獻,華盛頓、林肯要勝過羅斯福,因為他們保證了美國體製的強盛。即便沒有羅斯福,美國還是會變成強國。因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美國就已經具備了這個實力,隻不過是羅斯福得到了這個機會而已。
創造業績的人遠沒有創造製度的人重要。不僅是美國,中國也是如此。
春秋時期,秦國比齊、楚、燕、趙、魏、韓這六個大國落後了一大截。但到了戰國時期,秦孝公即位,開始招賢納士,決心圖強改革。這時,商鞅從魏國來到了秦國並且得到了重用,進行變法改革。實施了廢井田、重農桑、獎軍工、統一度量衡和郡縣製等一整套變法求新的發展策略。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經濟得到了發展,實力大增。到了秦始皇登基之後,一舉滅了六國,建立秦朝,並形成一整套封建製度。雖然秦朝很快就滅亡了,但它的製度卻存在了兩千多年。後來的皇權時代,在政治製度方麵基本上都是沿襲了秦朝的製度。所以,我們說“漢承秦製”,“自秦以來,其製未變”,“百代都行秦政法”。
能夠一直傳承下來的東西一定與製度有很大關係。國家的基業傳承如此,企業的傳承也是一樣。一個組織的健康成長,不是依靠一兩個英雄式的人物,而是依靠偉大的製度來保證,能夠傳承的是製度而不是人。
沒有了製度,生活就沒有了秩序;沒有了製度,企業也會混亂不堪。尤其是具有英雄式領導的企業,如果企業的競爭力僅僅維係在一兩個領導者身上,那麼,企業的發展就會完全依賴領導者個人,這種發展是難以持久的。
一個優秀的企業要想實現永續發展,就要靠製度。把優秀領導者的素質製度化變成企業的素質,發展的問題也就解決了。英雄式領導創造了巨大的業績,決定著一個企業能否強盛;製度創造了無數個英雄,決定著一個企業能否長盛。正所謂業績掛帥,製度為王。但不是說有了製度就一定能稱王,還需要有好的製度。奧巴馬之所以相信變革就說明了這一點。
為什麼奧巴馬改變不了美國
奧巴馬還沒上台,就提出了“變革”和“希望”的觀點。上台後,他決定在金融安全、經濟安全、社會安全方麵進行變革,正像他在勝選致辭中說的“變革的時代已經到來”,這讓美國人很受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