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及時調整
在授權經營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問題。出現問題就需要及時調整,包括調整觀念、調整製度、調整流程和調整人員。
一、調整觀念
很多問題都是因為觀念引起的。當企業的授權經營出現問題時,可直接審視企業的觀念是否存在問題,要從模式和模範、企業家和老板、民主和獨裁、法治和人治等方麵查看,也要查看企業領導的引導是否清晰合理。
(一)模式和模範
經營企業依靠的是模式。哪怕企業家非常出色,自己也起到了模範帶頭作用,但經營企業如果全靠他一個人,那會非常辛苦。
企業家需要調整觀念,將企業由模範管理轉化為模式管理,依靠係統、製度、流程和文化來運行企業。那麼,企業家模範的作用會逐漸淡化,這樣的調整對授權很重要。
(二)企業家和老板
企業家考慮的是企業、是社會,他在為大家搭建成長的平台;而老板一般考慮的隻是自己,他的心胸比較小,擔心別人超越他。老板有時候容不下人,太強調自己,所以,老板應該調整觀念,從“小我”走向“大我”,從老板的心態轉向企業家的心態。
(三)民主和獨裁
有些企業家比較獨裁,獨裁就會產生專斷,專斷就容易排斥他人,排斥他人就沒法整合別人的資源,企業辦事的效率就會降低。
獨裁的人還容易高高在上,高高在上最容易犯錯誤,別人還不能指出他的錯誤。但是,社會發展的趨勢是民主和平等。
在民主的環境下,大家可以共同參與、共同決策,平等相處、相互協調、共同成長。所以,企業家應該從獨裁走向民主,這個觀念的調整對於授權非常首要,一旦調整好,權力才能真正授予下去。唯有這樣,大家才能一起來承擔責任。
(四)法治和人治
人治強調的是企業家自己,這有非常大的局限性。企業家在企業時,企業運營還可以;一旦企業家離開了企業,企業的運營就容易出現問題。在人治的企業中,大家為了獲得獨裁者的認可,往往相互爭寵,人事鬥爭複雜。人事鬥爭一旦複雜,企業的交易成本就會提高,效率會降低,到最後大家做事就不是為了把事做好而是看誰權力大,誰權力大就去巴結誰,權力大的領導交代的事情就去做。大家都不按照流程、按照事情本身的運作規律而是為了討好某個人,這是人治的必然結果。
優秀的企業講法治。真正建立企業基礎的是法治,用製度來經營。企業經營依靠製度,依靠文化。在這種環境下,企業才能基業長青,才能真正地以人為本、和諧發展。
(五)生態環境與大樹獨秀
有這麼一句話“大樹底下好乘涼”,同時也有這麼一句話“大樹底下不長草”。如果企業家是棵大樹,他把陽光、水分和營養都吸收了,並迅速擴張,他的下麵就會寸草不生。當遇到雷擊時,獨秀的大樹就無法存活。
生態環境的優點在於生物多樣性,各種生物互為環境、相互滋養、平衡發展、取長補短。最後,企業經營的是一個環境。但是,大樹它自己就是一個環境,當自己是一個環境時,風險就比較大。所以,經營企業應該從一棵大樹變成一個生態環境。
二、調整製度
一個好的製度可以讓壞人變成好人,一個壞的製度可以讓好人變成壞人,製度往往會影響企業的發展。當企業人員習慣了一種製度以後,麵對外界的變化,他們會進行本能的抵製,而且習慣的力量比理性的力量更大,這就要求在調整觀念以後,必須調整製度。
(一)根據客戶需求調整製度
製度是企業的靈魂,如果沒有製度,每個人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企業就容易陷入混亂的局麵。當授權經營出現問題時,要如何從製度方麵入手呢?如何調整製度呢?誰來幫企業調整呢?
企業要根據客戶需求調整製度。企業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滿足客戶的需要,隻有為客戶創造了價值,企業才能生存。怎樣持續地給客戶創造價值呢?就要求企業就必須有製度。人是經常變的,製度則是相對穩定的。
當然,製度不是一成不變的,從某種程度上來講,製度是用來打破的。為什麼要打破製度呢?因為社會一直在變,我們講文化重要,比文化更重要的就是變化。所以,一定時期的製度也會影響發展。思科公司以前采用網上報銷的方式管理員工的費用,隨著國際化程度的加深,製度也發生了變化,現在公司給每個員工發信用卡,讓員工直接刷卡消費,由總部與銀行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