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有效授權經營的關鍵(2 / 3)

監督一定要形成製度,製度麵前人人平等,從而營造出一種公平的環境。

華為的員工曾經講過這樣一件事:華為有一項各級員工根據職級接待、會見客戶的製度。一次,總裁辦通知任正非去接見客戶,而任正非卻沒有接見。按照製度規定,任正非要被扣分並減去相應的工資。這個事件對華為的震動很大,所有人都真正體會到了什麼是“製度麵前人人平等”。華為發展到今天,可謂絕非幸至。

(二)由戒生定

戒了貪嗔癡,就放下了“小我”。放下“小我”,外不著相,自然心定。唯有定才可以明,明才能了解自己、了解他人、了解社會。其實,人心就像一杯水,當你晃來晃去時,你什麼都看不清。隻有靜下來,才能清亮通透,才能看得清清楚楚。而且你越晃,損失的越多;心越不定,心力就會損失越多。

1.定能專注

定能產生專注的力量,把心理能量集中在目標上。玄奘曆時19載,途經無數險山惡水,麵對無數次生死考驗,最後取回真經,靠的是什麼?靠的就是專注。哥倫布為什麼能發現新大陸?嘲笑他的人很多,但是他始終堅信地球是圓的,並專注於自己的事業。相信有助於產生行動的力量,憑借著信念,他締造了偉大的事業。

2.定能產生恒心

定能產生恒心,持之以恒可以將細微的量變發展為最終的質變。“寒窗十載,一朝高中”,十載是量變,一朝是質變,而唯有寒窗苦讀才可以把十載變成有意義的量變。沒有寒窗苦讀,十載和一朝的對比也沒有任何意義。偉大的事業都要靠堅定的信仰和長期奮鬥,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不可能一蹴而就。馬克思埋首大英博物館40年,皓首窮經,才有巨著《資本論》。袁隆平兢兢業業40年,失敗了無數次,終於栽培出了雜交水稻。

3.定能自信

定能產生自信,我們平常描述他人自信時會說“這個人很淡定”。一個人內心的自信表現出來就是雷霆起於側而不驚,泰山崩於前而不動。靜水流深,定是內在力量的表現。沒有內心的平靜和自信,就沒有辦法如此淡定。

定是人生真正的開始。我們從小接受教育,努力學習是為了什麼?是為了給我們的人生儲備能量。不管是進入社會自己創業還是尋找自己喜愛的工作,都是在為人生定位;企業也是如此,隻有確定了方向和戰略,才有可能走得更遠更穩。

(三)定能生慧

定與慧是一體兩麵,定能生慧、慧也能生定;定中有慧,慧中也有定。智慧不是隻思考就可以得到的,而是要身心投入地求證。智慧包括三個層次: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和點石成金。

1.舉一反三

舉一反三就是在你的行業中,在你的領域內,你有很強的學習能力,能夠由此及彼。《論語·述而》中:“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複也。”意思是說,做一件事情,要靈活思考,並運用到其他相類似的事情上。小肥羊餐飲的崛起,就是一個舉一反三的最佳例子。

小肥羊之所以能在傳統的火鍋行業異軍突起,就在於它極具拓展性的垂直整合業務模式。小肥羊以火鍋為點,整合了產業內材料加工、配料生產、餐廳經營以及食品分銷批發各環節,並以經過整合的餐飲業優勢,拉動了行業上遊整個畜牧產業升級和產業內終端加盟的利益神經。

2.觸類旁通

觸類旁通就是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識或規律,進而推知同類事物的知識或規律。

汽車工業剛剛起步時,采用的是手工生產的方式,這樣生產出來的汽車質量一致性差、性能不穩定,而且生產率很低。福特“發明”了汽車生產線,才把汽車工業帶進了流程化生產的時代。為什麼把發明二字打上引號呢?因為生產線早年是應用在屠宰廠,是和汽車完全不同的一個行業——屠宰牲畜。但是,為什麼還是要把發明歸於福特?因為他觀看了屠宰廠的流水線後,領悟到流程化生產的原理,並在一個全新的行業建立了全新的生產方式。這就是觸類旁通。

湖南衛視舉辦的“超級女聲”也體現了觸類旁通的智慧。這個節目顛覆了傳統的演員培養和選拔機製,把其他行業如選美、網絡甚至政治活動中的機製組合在一起,調動了各行各業和各社會階層的力量,取得了非凡的效應。

3.點石成金

人們用點石成金來形容化腐朽為神奇的能力。點石成金是智慧的最高體現,作為一個企業領導,一定要修煉點石成金的智慧。企業最重要的資源是什麼?是人才!得一人而天下興的事例比比皆是,人才在嶄露頭角之前,往往都是珞珞如石,領導者的任務就是發現他,讓他展現琭琭如玉的本質。

三、授權“四邊形”保證授權不失控

一些企業領導擔心授權後,企業會出現失控的局麵。為了防止這種情況出現,我為大家提供一個授權“四邊形”。該授權“四邊形”可以保證在授權過程中,不會出現企業失控的局麵。

在授權“四邊形”中,上麵的邊代表結果,即在授權過程中,授權人要告訴被授權人希望達成什麼樣的結果。為了確保被授權人能夠清晰地知道要達成的結果,授權人可以讓他將結果複述一遍,看看被授權人是否準確把握了。

下麵的邊代表時間。授權人除了告訴被授權人要達成的結果外,還要告訴他完成任務的時間。任何一項工作,如果隻是授權下去,並沒有交代完成的時間,授權就不算真正完成了。

授權“四邊形”左右兩邊分別代表限製和資源。限製的意思是,明確告訴被授權人,有些事是不可以做的。資源是指,在被授權人完成任務過程中,企業應給予其一定的資源。

從以上四個角度出發,當企業領導將權力授予出去後,隻要被授權人嚴格按照授權“四邊形”的內容去執行,就可以保證不會出現失控的局麵。當然,在執行過程中,還要及時跟蹤實施的具體情況。

(一)告知授權結果

1.結果要量化

在授權人告知被授權人結果時,這個結果一定是可量化的。如果企業明年要達成1億元的銷售額,那麼在授權時,一定要告訴被授權人這個具體目標。通常來說,企業領導在告訴被授權人1億元的銷售額時,也要告訴他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可以努力達到1.2億元的銷售額。因為,市場在不斷變化,如果發生了不可預見的風險,比如遇到金融危機,企業可能會遭受較大的損失。所以,可實現的目標要比預期的目標相對高一些。

2.結果要圖示化

結果還要圖示化,即通過圖示的方式讓被授權人感知要達成的結果。

希爾頓為了收購一家酒店,他把那個酒店的照片複印了158張,放在床頭櫃上,放在汽車裏,放在辦公室裏,放在所有他能去的地方。為什麼他要放這麼多張照片呢?因為通過圖示,他可以聚焦目標。

聚焦是達到成功的一種途徑。當一個人把所有的能量都集中到一點時,他就很容易成功。在企業管理中,質量管理使用P控製圖、定置圖,等等,都屬於圖示的運用。

3.結果要內化

內化其實就是在大腦中,不斷想象成功後的情景以及要實現的目標,要讓被授權人相信自己可以辦到。這種自我暗示可能會讓他在做夢時都想著目標。

成功的人在他們還沒有成功時,內心就呈現一種成功後的場麵,然後進入成功的狀態。當進入狀態後,成功就可以產生一種吸引力,產生一種磁場,個人自然而然也能做出和目標、結果相一致的行動。因此說,結果要內化。

4.結果要公開

如果要達成結果,企業領導一個重要的工作就是溝通。需要與誰溝通呢?首先要和自己溝通,自己要明白做什麼。然後,要和員工溝通,讓員工明白需要達成的目標。員工明白後,還要和部門經理、企業的高層領導甚至客戶溝通,讓其明白企業要達成的目標。

目標從來不是個人的,而是大家的。既然是大家的,就要讓大家都清楚,讓大家都來執行,都來監督。當大家都圍繞結果努力時,這個結果一定是可量化的。

沃爾瑪要求每名員工都參與企業經營,他們每天都公開企業的經營數據,讓員工看到成績與差距,同時優秀部門還可以起到帶動落後部門的作用。同時,沃爾瑪的周六會議製度,也將全球各地的經營業績和存在的問題都公布出來。再大的問題一周內都會被暴露,然後得到解決,從而實現公司的目標。

沒有公開的管理,不是好管理。有一次,通用電器的一位高管問董事長伊梅爾特,是否可以不報具體的數據,伊梅爾特馬上回答:“我們這一百多年能活下來靠的是誠信,你不報不是要我們的命嗎?”

結果公開的另一個重要意義在於,它體現了企業領導對員工的信任、對目標的信心,信任和信心可以激發員工的動力。

5.及時檢查結果

如果達成結果需要一年時間,那麼,企業領導就不能一個月檢查一次,而要每周都檢查,盡量做到每天都檢查。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原因就在於,抓住了瞬間才可以抓住永恒。如果企業領導連一天的實施效果都控製不了的話,又怎麼能控製一周的實施效果呢?而如果不能控製一周的實施效果,肯定也不能控製一個月的實施效果。所以,企業領導就需要每天都檢查,每天都要思考是不是距離目標更近了一些、方法對不對、有沒有足夠的人員、流程對不對、思路對不對、需要整合哪些資源、需不需要創新,等等。

6.圍繞結果,建立關聯

企業領導在告知被授權人結果時,如何將結果和所有人聯係在一起呢?這就需要每個人都圍繞結果建立關聯,這不僅僅是一個結果的分解體係,這是真正的授權,它包括:

(1)建立空間或橫向的關聯,如與部門其他人、其他部門、企業整體建立關聯。

(2)建立時間或縱向的關聯,如與結果的影響因素建立關聯。

(3)建立向量或內在的關聯,如建立結果與使命、願景、戰略的關聯,建立結果與單個任務、整體任務等的關聯,這是把握企業方向必須建立的關聯。

(4)建立與自我的關聯,如建立結果與個人、階段性任務與職業生涯規劃的關聯。

(5)建立與外部的關聯,如建立結果與社會責任、家庭責任等的關聯。這種關聯很大程度上與價值觀相關。

以上關聯都建立起來後,才可以說結果是明確的。

(二)資源整合

企業要整合的資源很多,如人力資源、財務資源、技術資源、領導資源、部門資源,等等。

我認為,領導資源是非常重要的一種資源。任何企業要辦成一件事,都必須獲得領導的支持,否則,將會非常困難。所以,企業領導要經常和被授權人溝通,了解他在幹什麼。在執行過程中,企業領導還可以為被授權人提供一些資源和建設性意見。有時候,領導的一個建議可以為被授權人省去很多無用功。

被授權人在執行過程中,還要看看企業有沒有技術資源。如果企業內部有,被授權人就可以在企業內部進行整合。如果內部沒有,被授權人就要到企業外部去整合。

除了領導資源、技術資源外,被授權人還要確認企業是否擁有財務資源、人力資源、部門資源等。被授權人要充分協調這些資源,實現授權目標。最重要的是,被授權人要明確企業到底具備哪些資源。

當然,縱然計劃得非常好,但是,在執行過程中,也有可能會出現意外,因此,企業還需要建立危機預案,即一旦出現危機,企業應該怎麼辦。在考慮資源的同時,企業也要將意想不到的情況考慮在內。

領導資源、技術資源、財務資源等都屬於有形資源,我認為,無形資源也很重要。這些無形資源包括文化資源、組織資源、製度資源、信息資源、管理資源等。

總體來說,我認為,被授權人可以從有形資源和無形資源、內部資源和外部資源等多個維度整合資源。比如說企業的目標是麵向未來的,但實際上,它也是一種資源,它屬於觀念資源或者說是資源之母,畢竟任何偉大的事業都是從思想開始的。

企業其實還有很多資源可以整合,如家庭資源、親友資源、社區資源、政府資源等,問題就在於企業有沒有一個使命和願景將這些資源進行整合。

(三)善用時間

為了保證授權經營不出現失控的局麵,被授權人還要掌控好時間。如何利用好時間呢?被授權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入手:

1.製訂進度表

舉辦奧運會時,通常在距離奧運會開始還有1000天的時候,主辦國就開始倒計時,這就屬於規劃時間。製訂進度表是規劃時間的好方法,被授權人在執行任務過程中,要根據企業的目標、實現目標的時間等綜合規劃,製訂進度表,並嚴格按照進度表執行。

深圳市愛科神企業管理谘詢有限公司在每次舉行精品班時,都會製訂一張進度表。在進度表上,公司會對每一項工作進行節點控製,比如酒店要提前三個月安排妥當,教學道具要提前十五天準備好,還要提前一個月通知學員,最後一周時要確認酒店、訂好房間。這張進度表既保證了員工有條不紊地工作和提前做好安排,還有利於應對突發事件。

時間就像支票一樣,無法透支,用完了就沒有了。每個人最後都會離開世界,在離開前,你可能會後悔自己一生碌碌無為,也沒有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你可能會後悔這輩子活著都不知道是為了什麼,這都是因為你沒有認清自己,沒有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進度表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個人專注於目標,不要做太多與目標無關的事情。

2.製訂預留表

預留表即預留時間的表格。預留時間,就是給自己安排一些可以周旋的時間,不要被突發情況耽擱了完成任務的進度。因為在執行過程中,總會出現計劃中斷的情況,這時候,被授權人要怎麼辦呢?這就需要為被授權人製訂一張預留表。

做任何事情都是這樣,需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比如說,預計明年完成的目標就不能將規劃製訂在12月才完成,而應該將時間安排得提前一些,把目標安排在10月底或者11月初就完成。

3.製訂時間考核表

考核是為了準備把握目標完成進度。如果沒有考核,被授權人在執行過程中,可能沒有壓力,容易放鬆。在一些企業的電梯間或者洗手間,都會放置一張清潔表,清潔表上有十幾個項目,如每隔半小時要打掃衛生,執行者在完成這項工作以後,需要在表格的相應位置簽字。還會有人對此進行考核,如果發現沒有完成這項工作,就會追究相關負責人的責任。

4.製訂效率分析表

效率分析表是為了分析投入與產出之間的比值。在分析工作效率時,時間是不可忽略的因素。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

為了有效使用時間,提升效率,企業領導要告訴被授權人一些時間使用原則,這包括:目標原則、價值原則、緊急原則、重要性原則、效率原則、優先原則、歸零原則和計劃原則。目標原則和價值原則是基本原則,就是說隻做與目標有關的事,不要把時間花在與目標無關的事情上,這是專注;時間必須用在創造最大價值的事情上,或者說時間效用最大化。後麵幾條是操作性原則,比如先做緊急重要的事情,把時間安排在與目標最有關聯的事情上,往往在關鍵的事情上花較多時間有助於提高整體效率——這需要建立目標與工作的關聯度。

時間使用的效率與能否科學地使用時間有關,比如每天上班前花點時間在準備工作上,領導避免被瑣事打擾,按照生理規律安排休息與工作等。歸零原則其實是一種邊界,它意味著如果不在合適的時間做該做的事,時間效率為零。

效率實際上是很重要的資源,企業領導可以讓被授權人分析一下自己的工作效率是否存在問題。當找出問題的原因時,可以為後續工作節省很多時間。被授權人還可以適當調整工作流程,整合資源,提升辦事效率。很多時候,采用不同的方式執行,不僅可以節省很多時間,還可以節省很多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