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砧”經受無數次的錘打,依然頑強堅挺,因為鐵砧明白:承受壓力也是工作!
良好的心理素質,能在壓力下工作的員工是職場中的“鐵砧”,也是一個企業需要的優秀員工。在每一位老板心目中,理想員工都是有奮鬥進取精神、迎著工作壓力勇於向高難度工作挑戰的人。而能夠正確麵對壓力,通過積極的努力,化壓力為動力,最終出色完成任務的員工,將會在同事中脫穎而出,得到企業和社會的高度認可。
1.挑戰壓力的員工
在業務員訓練過程中,講師常提出一個疑問:“同樣是種豆芽菜,為什麼市場上的比自家種的堅挺壯碩,爽脆可口?”答案當然是我們不夠專業,而專業的秘訣僅在於一塊砧板。農夫都知道在豆芽菜上放一塊砧板,讓豆芽菜受到成長阻力,曆經這樣成長過程的豆芽菜長相不凡,賣相也不錯。你想想看,我們自家種的,當寶貝都來不及了,哪裏舍得摧殘它們。可是我們費盡心思照顧的豆芽菜,竟輸給在困境中奮發向上的豆芽菜,這也是自然法則。打破習慣,是人們自我突破唯一之道;走出舒適的環境,這是創造生命高度的不二法門。
還有一個人們熟知的鯰魚的故事。說的是有人運一種魚去日本,結果運到日本後,魚死了大半。運魚人想盡種種辦法,輸人更多氧氣或改善溫度,後仍然無法存活。後經人指點,放人這種魚的天敵——鯰魚,結果運到日本時,隻有幾隻死亡,其餘全存活。
這就是自然生態奧妙之處,當魚麵對天敵時,警戒心倍增而求生之欲望被激發,全力抵抗鯰魚的威脅侵擾,而加強了對運送過程的適應力,存活力反而提高。
鬆下公司的經營者們,每當新人公司的員工進行培訓時,都說這樣一句話:“鬆下公司是製造人才的地方,也同時製造產品,但在製造產品之前先培育人才。”
有這麼一個故事可以說明鬆下公司的用人觀:有一次,鬆下公司招聘推銷人員,經過筆試、麵試,在幾百名中優選出十名,但當鬆下先生查看成績時,發現麵試時的一名很優秀的應試者未在其中,原來是計算機統計時出了差錯,鬆下先生立即鬆下員工三大能力:一天語言能力;二是專業技術能力;三是組織行為能力。
吩咐糾正錯誤,給這位應聘者補發了錄取通知書。但第二天,鬆下先生接到了一個驚人的消息那位遲收到錄取通知書的應聘者,已因失望而自殺。鬆下先生聽說後,沉默很久。助手在旁邊自言自語地說:“可惜我們未錄取到這麼有才華的人才。”
搖搖鬆下頭說:“幸虧我們公司沒有錄取他,此人的意誌如此不堅強是幹不成大事業的。”我們可以看出鬆下先生對人才的評價,不止局限於才能方麵,意誌也是十分重要的。由此形成了鬆下先生的用人觀是:意誌、能力、道德。
每逢日本新年,新年的鍾聲一敲響,鬆下公司的領導們就在佛堂裏祈禱企業這一年裏五穀豐登,祈禱佛祖保佑人類、企業、員工一切順利。這種修佛的思想被應用到企業日常管理的各個角落,從而形成鬆下的企業精神:當你受到傷害時,你要感激他,因為那是磨練你的心誌;你要感激欺騙過你的人,那是增加了你的見識;你要感激遺棄你的人,那是教導你應自立;你要感激絆倒你的人,那是在強化你的能力;你要感激斥責你的人,那是增長了你的智慧。
正是這種敢於麵對壓力的企業文化,造就了鬆下公司敢於麵對壓力的企業員工。
現代管理學的研究表明,如果企業內部的員工長期處於一種缺乏奮鬥目標的工作環境中,整天無所事事,沒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績效考核標準對其加以約束和鞭策,那麼這些員工必然會在庸庸碌碌的日常工作中變得懶散,缺乏進取心,甚至對工作產生抵觸情緒。因此,通過適當增加外部壓力,如高期望激勵、嚴格的績效考核等措施,能使員工始終保持一種高昂的工作態勢,並充分調動其工作積極陛,促使員工更加努力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