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說:“你買一種股票時,不應該因為這種股票便宜而購買,而應該因為你很了解它而購買。”
巴菲特認為普通投資人可以按常識判斷來戰勝股市和共同基金,也就是說要善於從平凡中發現奇跡。巴菲特對於股市行情的分析和預測,往往會從日常生活中得到有價值的信息。他特別留意妻子和女兒的購物習慣。
1971年的某一天,妻子買回“萊格斯”牌緊身衣,他就發現了一樁大有賺頭的買賣。在他的組織下,當即買下了生產這種緊身衣的漢斯公司股票。不久,股票價格竟升到原來的6倍。
巴菲特還有被稱作“愚蠢而危險”的12個觀點,包括“已經下跌很多的股票不會再下跌了”、“屢創新高的股票不會再上漲了”。巴菲特認為,實際上你不可能預料到什麼時候是穀底,而如果是個好公司,即使股票價格已經高漲也不必拋售。事實上,他從未進行過短期的風險投資,隻要他所投資的企業仍然保持活力,他就把股票緊緊抓住不放。同樣,一旦股票表現出下跌的預兆,他會不斷到上市公司那兒視察一番,毫不猶豫地趕快脫手。在股市上,他的一舉一動經常成為一些股票投資者預測股市變化的“晴雨表”。其他的錯誤觀念還包括“下跌了的股票總會漲回來,黎明之前總是最黑暗的,當回升到某一價格時我就賣”等。
巴菲特說:贏利是一個公司的最終目的,不過股價是由華爾街的預期所引導的,價格過高的增長型股票具有雙倍的風險。如果它們的贏利猛然下跌,股價就會跌向穀底,即使贏利增加,股價也有可能下降。當你為了股票的增值付出太高的代價時,風險和效益之間就不成比例了。
巴菲特對投資所作的貢獻可以說都是經驗之談,他甚至還總結出下麵8種投資不會成功:
1.與農場有關的企業。它們有很長的生產周期,而且不得不為那些老是沒有現金的農場主提供資金。有可能會看到一些賬麵利潤,但在納稅後,最後得到的隻是一堆令人頭疼的應收賬款。
2.長期服務契約。交了很少的保費,卻要為它提供很長時間的保險,這對保險公司來說是致命的。
3.過分依賴於研究的企業。如果一個企業不得不長期依靠大量的資金投入,才能保持它的領先地位,這是一種軟弱的表現,而不是強大。
4.企業管理層不誠實的企業。
5.連鎖型企業。那些以幾何級數增長,但需要越來越多現金的企業。
6.巴菲特最不成功的投資是在零售業(包括郵票銷售業),那是一個他從未賺到過錢的領域。除此以外,他對巴爾的摩的一家百貨商店的投資也被證明是失敗的。他後來理解到,對這個領域,僅僅掌握一些數字、對它進行密切觀察還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有特殊的天賦,才能理解其中正在發生的一切。
7.“把自己都押上”的企業。就像洛克希德公司,他們不得不周期性地把公司抵押出去,以維持業務。
8.負債型企業。一座沒有抵押出去的房子,顯然比一座已經抵押出去的房子更值錢。
如同巴菲特這樣理智的人不多,大多數股民進入股市的目的就是為了賺錢,隻要有便宜就占。但是,股市中確實有些便宜是不能貪占的。雖然這便宜本身能給人帶來收益,如某些熱門品種,但是投資者不可能把握每一次市場機會,這樣的投資是很危險的。輕者將會蝕本,重者則會傾家蕩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