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理性投資才會長久(1 / 1)

巴菲特崇尚理性的投資觀念,他避開了新千年科技股泡沫的大破滅風險,並且獲得了很大的收益。他的老師格雷厄姆曾經提出了以淨資產價值、低市盈率為標準的投資方法,並且應用利率來衡量價格的高低。

他發現一個數學的評價公式,即企業的中心價值應滿足三個標準:

第一,10倍以下的市盈率,一年以上的盈利為分母;

第二,個股價格相當於曆史最高價的一半,即股價從最高價回調了一半;

第三,股價不高於每股淨資產。

格雷厄姆的投資學說是基於穩健投資原則之上的,他把穩健投資的精髓提煉為“安全邊際”。可以說巴菲特正是從中汲取了營養,他認為,一旦股票的價格低於其實質價值,那麼,這隻股票就存在一個安全邊際。

巴菲特認為,所有包含預測成分的指標都不是投資的基礎。因為對於公司經營的預期總是由於其易變性而難於達成,一旦樂觀的情緒占主導,價格就會遠高於其價值,隨之而進行的操作就成為典型的投機行為。而且投資人過度預估這些捉摸不定的東西時,通常會帶來具有風險的思維模式。例如,一家公司預計未來盈餘豐厚,投資者就會以高價去購買,這樣,股價很容易偏離其實質價值,並不斷擴大,而一旦盈餘的預期未能達成,投資者麵臨的風險就相當高了。

這種穩健做法,在一些時候也會錯過機會。在科技股的投機狂潮中,存在大量的暴富機會,最典型的如美國在線,不到9年的時間,該公司股價最高時上漲了3.47萬倍,投入1萬變成3.47億的天文數字。假如巴菲特在1999年投身於科技股的革命大潮,然後又在2000年3月份後重新拾起原來的傳統績優股,那會創造多麼輝煌的業績啊!但這僅僅是個假設,巴菲特不會這樣做,因為他不是神,隻是一個傑出的投資家。正因為他的穩健,才襯托出他與眾不同的見識,才會有今天成為世界首富的輝煌。

巴菲特雖然老了,但他的投資理念並沒有隨之過時。巴菲特堅信凡是泡沫最終都會破滅,不管是新經濟還是舊經濟,公司的贏利是第一位的。巴菲特的冷靜和理性反映了他的投資原則。巴菲特的理論至少從事實上證明了一個道理:隻有理性投資者才能活得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