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說“夫地形者,兵之助也。”(《孫子兵法.地形第十》)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地形是用兵打仗的輔助條件。以考察地形來判斷敵情,是管理者必須掌握的方法。在企業創新中,“市場需求”猶如軍事上“地形”,管理者要想創新成功,也必須學會以市場需求來評判創新成果這種方法。
管理大師德魯克說:“企業的創新必須永遠盯在市場需求上。如果隻是把焦點放在產品上,雖然能創造出技術的奇跡,但也隻能得到一個令人失望的結果。”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是企業發展的根本。沒有市場,便沒有企業的生存。企業各種創新的效果也必須由市場來檢驗,創新是否滿足市場需求是影響和決定企業命運的關鍵因素。
作為衛星移動通訊業的開拓者美國銥星公司,曾耗資50億美元、花費12年的時間致力於技術創新,研究開發出了由66顆低地球軌道衛星組成的移動通訊網絡。於1998年11月1日正式投放市場結果也出乎意料,由於手機和服務費用非常昂貴,大多數承擔不起,導致客戶極其稀少。
按照創新成本計算,要實現贏利至少需要有65萬家用戶。但一直到1999年8月初,該公司隻有2萬家用戶。這之間的差距無論怎麼作出努力也無濟於事,最終公司在無法按期償還巨額債務的情況下,隻能於1999年8月13日被迫向法院申請破產保護。
造成銥星公司破產的最關鍵的問題是缺乏市場導向,忽視市場需求的變化,尤其是忽視了消費者的承受能力。由於技術突飛猛進,20世紀90年代以來,普通手機的價格和通話費急劇下跌,遠遠高於同行服務價格的銥星公司隻有申請破產保護一條出路。
滿足市場需求,創造市場價值,是任何企業進行創新活動時必須遵守的天條。創新體係能不能為市場發展服務,創新成果能不能及時轉化為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是評判一個企業市場反應機製、技術提升水平和協調管理能力等“綜合素質”高低的重要指標。如果一個企業的創新成果不能為市場接受,那麼這個企業的創新實力再強,最終也會被淘汰。
著名空調企業春蘭集團在創新與市場對接方麵,曾有過教訓。
20世紀90年代初,春蘭研製出了國內第一台變頻空調,但公司主觀地考慮到當時市場對這種高端產品的需求不大,就沒有全麵推向市場。而事實卻完全相反,這種高端產品的市場還是不小的,由於春蘭的主觀臆斷,以致讓其他品牌的變頻空調搶了先機。正是因為有了這樣深刻的教訓,春蘭在以後的發展進程中加大了創新與市場對接的力度,並采取了三種對接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