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你這樣回答麵試的問題最得體(3)(1 / 3)

四忌報有熟人——

麵試中急於套近乎,不顧場合地說“我認識你們單位的某某”、“我和某某是同學,關係很不錯”等等。這種話主考官聽了會反感。如果你說的那個人是他的頂頭上司,主考官會覺得你在以勢壓人;如果主考官與你所說的那個人關係不怎麼好,甚至有矛盾,那麼你這樣引出的結果很可能就是自我遭殃。

五忌超出範圍——

例如麵試快要結束時,主考官問求職者:“請問你有什麼問題要問我嗎?”這位求職者欠了欠身子問道:“請問你們公司的規模有多大?中外方的比例各是多少?請問你們董事會成員裏中外方各有幾位?你們未來5年的發展規劃如何?”諸如此類的問題。這是求職者沒有把自己的位置擺正,提出的問題已經超出了求職者應當提問的範圍,使主考官產生了厭煩。主考官甚至會想:哪有這麼多的問題?你是來求職的呢還是來調查情況的呢?

六忌不當反問——

例如主考官問:“關於工資,你的期望值是多少?”應聘者反問:“你們打算出多少?”

這樣的反問就很不禮貌,好像是在談判,很容易引起主考官的不快和敵視。

麵試時如何談薪

剛大學畢業的張義在參加某單位求職麵試時,當主考人員問及:“你的期望工資是多少?”他一時不知所措,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羞答答地報了一個數字,結果因報價太低被人懷疑其能力低下,失去了工作機會……

1.能否談薪?

對於求職者來說,酬勞是很重要的,它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你的社會價值和你的生活水準,因而在麵試時一定要與用人單位商談。

討論薪酬與商品買賣過程中赤裸裸的討價還價是完全不同的兩碼事。盡管麵試雙方都不諱言薪酬問題,但一個人的薪酬與其能力、作用、表現、貢獻等息息相關,在用人單位尚未了解你上述情況時,如果直奔主題,好像找這工作就是衝著幾兩銀子而來,給人的第一印象會大打折扣。就是有機會進入商討階段,如果開價過高,也難以被用人單位接受;開價過低,吃虧的是自己;而“打悶包”吧,又心有不甘。因此,對初入職場的大學畢業生來說,掌握一定的技巧、把握與用人單位討論薪酬的時機非常重要。

2.薪酬有標準?

薪酬有標準。具體來說,要留意四個方麵的參照係數:一是國家定價,即國家對機關公務員、事業單位職工規定的工資標準。國家公務人員、事業單位職工規定的工資一般分為基礎工資、職務工資、級別工資、工齡工資以及各種津貼和補貼等,不同的地區、不同行業的差別僅在於津貼和補貼。二是有關部門發布的最低工資標準和工資指導價位。目前,各地都製定了從150元至300元不等的最低工資標準,一般來說最低工資標準的高低反映著一個地區的薪酬水平。而由國家和地方勞動部門公布的勞動力市場工資指導價位是求職者確定自身價位的重要“參考係數”。比如,上海最新發布的工資指導價位,畢業生年薪基數中位數為:中專生16100元,專科生18800元,本科生22700元,碩士生32900元,博士生43000元。但具體數額上下差距甚大,如本科生低位數8700元,高位數可達59500元。三是有關調查機構發布的市場價位。由於這些機構所調查的對象和數據大多取自於市場,所以統計結果基本上是“行情價”。四是招聘單位在人才市場公布的職位薪水標準。這一標準因不同經濟性質、不同行業、不同企業規模而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