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4章(2 / 3)

所賴先前施放過迷藥箭弩,皮粗肉厚的白熊受了藥效,不敵聶向晚靈活的鞭影及身姿,再次敗下陣來。聶向晚費力收服白熊,撲身過去,引導它滑向正東。

日頭朗照,冰層越來越薄,漸至融水區域。烏幹湖橫跨天階山外麓及北理邊境,最東處,便是理國民眾耐以生存的母親河——伊水。每逢六月初一河水趨漲之時,巫祝禮樂之風濃重的北理皇廷會派出大國師蒙撒沿河祈禱,預祝天安四時,福運亨通,長佑皇業興盛,子民安康。此種祭告活動稱之為“齋節”。一年分四季,便有四節。

今日的夏齋之上,蒙撒身穿禮服,雙手向天平舉,袍袖綴滿日月星辰章紋,迎風飄拂。他站在金漆龍舟之上,前後兩端各侍十二對宮娥,舉著翠羽華扇,與手持金瓜斧鉞朝天鐙的侍衛相對。船身過道中,另有獸皮羽飾的仆祝鼓樂而舞,均斷發文身、刺麵鑿齒。

遠遠的山麓城牆之下,虔誠民眾應鼓聲跪地祈福。北理原係北遷豪強大族與遊牧部落共同創國,曆經百年動蕩,殘存三宗塢主對抗朝廷政權的局麵,政教禮儀未完全統一。民眾見過多次神祭,對今日的皇廷威儀與土俗並重的夏齋排場絲毫不好奇,隻管伏地跪拜。

騎著白熊跑來的聶向晚卻是瞧見了新鮮事情,第一次知道,原來在巫祝祭拜之外,還能大興皇族威風。她細細數了數隊列人數,各自立著十二對,正是皇帝出行的儀仗規格。

蒙撒作為大國師,領皇後旨意前來祭河,為皇族聚攏民心。正在念念有詞時,耳邊傳來仆祝的呼叫:“國師,有巨熊從西邊跑來!”

蒙撒睜開眼睛,果然看見兩隻通體雪亮的白熊滑向龍舟之前。世人騎馬騎牛騎駱駝無誤,但是熊騎熊的奇異之事還是頭一樁。底下那隻大熊生得威武,巨山一般衝將過來,背負的小熊突然倒立起來,做了一個雙腿朝天蹬的動作!

“這……這……實在是太過詭奇……。”滿臉怔忡的蒙撒怎麼也不信眼前之景。

深信巫鬼神靈之說的仆祝卻大聲道:“國師難道忘了,我朝一直流傳的四靈獸故事嗎?”

蒙撒當然沒有忘,隻是將信將疑。

北理立國之初,國君為奴馴民眾,假托上天意旨,說是承受四靈獸恩澤,代而下凡統領北疆。百年過去,巫祝鬼神一套說辭漸漸失去震懾的作用,後代國君為加強思想桎梏,起用“國師”一職,大力推行四典故,再次偽飾出皇廷乃天神之意的光彩。這四處典故分別是:西來靈熊、翠鳥銜玉、雪山化兔、海龍吐日。其中,翠鳥銜玉填平央海,用玉石堆砌出伊闕宮殿;雪山女神淚水化作白兔,布滿整座山頭。兩種傳聞已經實現,餘下的兩種傳遍北理國,在愚蒙民眾心頭停留不去。

聶向晚捏住了蒙撒心理,知道他在猶豫,“西來靈熊”是開國的故事,若是打破,有忤逆之嫌。順從下去,又不見得是如何的確實。聶向晚透過熊嘴,看見河畔民眾呆立、蒙撒疑慮的樣子,忙翻身下來,緊抓熊耳,將第二枚染藥小弩箭塞進熊肚,任由受痛的白熊四散亂轉。一番周折之後,她便撒落一個金“朝”字在冰麵,迎著日彩閃閃發光。

仆祝嚷道:“靈熊通人性,寫了朝賀的朝字!”

蒙撒將他揮到一旁,道:“一個歪字,算什麼朝賀之意!”

白熊經受兩支弩箭,性子爆烈不已,再次將聶向晚掀落身下。這次,聶向晚不能抽出皮鞭馴服它,隻能看著它泅水逃生。她咬咬牙,徑直跳進伊水,追隨白熊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