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興製訂了遠征軍從連到集團軍的編製方案後,致電總統請求將遠征軍的兵力增至100餘萬人。因為海運能力不足等原因,美軍在歐洲的集結速度十分緩慢。至1918年1月,到達戰場的美軍隻有17.5萬人,編為第1、第2師2個正規陸軍師和第26、第32、第41、第42師4個國民警衛隊師。
之後,在英國海軍幫助下,美國大大提高了運兵速度,自3月抵法美軍達30萬人,隨後快速增至60萬人、100萬人,到11月達到頂峰,共41個師208萬人左右,武器裝備來自法軍和英軍提供。
遠征軍剛剛到達歐洲時,英法要求美軍以營、連為單位編入協約國軍隊,遭潘興拒絕。1918年8月,潘興兼任新成立的美國遠征軍第1集團軍司令。該集團軍不久就擴編為第1、第2集團軍,第1集團軍司令改由利格特擔任,第2集團軍司令為布拉德。潘興十分反對協約國軍不求強攻、固守陣地的戰略戰術,警示各國使用野戰、運動戰等戰術。自1918年3月開始至11月戰爭結束,美國遠征軍獨立組織實施了康蒂尼、貝洛林苑等戰鬥和聖米耶勒戰役及馬斯河-阿爾貢戰役。
1918年5月底,在坎蒂格尼戰鬥中,美軍大獲全勝,而英法等國卻在節節敗退。遠征軍的勝利使潘興大喜過望。他立刻致電美國國防部:“我堅信,我們的軍隊在歐洲首屈一指,我們的參謀人員不比任何軍隊遜色。”他甚至拍案怒斥:“誰膽敢再問我美國人會不會打仗,我就對他不客氣!”他抗住了法國總理克裏蒙梭的大聲怒喝,英國首相勞合·喬治的阿諛奉承,法軍總司令費迪南·福煦將軍的暴跳如雷,美國國內高官們的冷言冷語。由於潘興對指揮官和普通士兵要求十分嚴格,甚至到了殘酷的地步,因而得了個“恐怖的傑克”的綽號。
至1918年7月,戰略主動權完全掌握在協約國手中。7月24日,協約國司令官貝當、海格和潘興在博蒙召開會議,對今後的作戰作了深入的討論和準備。協約國采納潘興建議,變戰略防禦為主動進攻,之後便發動了亞眠戰役和聖米耶爾戰役。美國第1集團軍承擔了聖米耶爾戰役的主要任務:收複巴黎-凡爾登-南錫鐵路。這是美國遠征軍在歐洲的首次獨立作戰。為了達到預期的戰鬥效果,潘興戰鬥之前就開始製造假情報迷惑敵人,戰鬥打響時便出其不意發起攻擊,美軍獲得了聖米耶爾戰役的勝利。潘興在之後的作戰中意外地收獲了空軍作戰的經驗,這為美國以後發展自己的空軍力量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協約國指揮部根據戰局的發展決定轉入總攻。美國遠征軍再次在馬斯河-阿爾貢戰役中取得決定性勝利。遠征軍第1集團軍和法國第4集團軍在馬斯河西岸實施主要突擊。第一次攻擊受阻後,潘興投入3個集團軍的兵力發動了第二次攻擊,在他的正確指揮下,進展迅速的遠征軍越過了興登堡防線,徹底粉碎了德軍的計劃,攻占了色當一線,迫使德軍投降。
潘興的軍事生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攀上了頂峰,其指揮藝術和謀略在此期間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如同英國軍事理論家利德爾·哈特在《十年後的聲望》一書中指出的那樣:“在這個世界上,也許不會有第二個人能像潘興將軍那樣把美軍建成如此規模的部隊。沒有這支部隊,第一次世界大戰將看不到轉機,更談不上取勝。”
1919年9月,潘興被授予五星上將,1921年出任美國陸軍參謀長,1924年潘興退役。
身材高大的潘興是一位勇敢、嚴厲、一絲不苟的鐵腕指揮員,而且也是一個完美主義者,他不肯讓遠征軍的士兵們倉促上陣,去充當協約國的炮灰。美國由於戰爭便急速擴軍,派到歐洲戰場上去的幾乎都是沒有作戰經驗的人,許多新入伍的士兵連武器都不會用。潘興要求對他們進行嚴格的訓練。他們先是在美國國內的營地和法國的後方接受軍事知識的灌輸和訓練,之後以師、團為單位去沒有戰爭的地方進行實戰鍛煉,直到他們擁有了獨立作戰的能力,再開到真正的戰場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