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0年9月13日,約翰·約瑟夫·潘興出生於密蘇裏州林恩郡拉克利德鎮的一個普通家庭。他從小體格健壯,由於頑皮而學業一般,有時候也幫父親幹點農場的活。但是,不久因為美國出現經濟大恐慌,他家庭很快就遭到了不幸——父親破產了。當時,潘興正想上大學,而父親的破產,使這一切也隨之化為泡影。家裏沒了經濟來源,潘興被迫要自己謀生,以維持家庭正常生活的開支。1876年,年僅16歲的潘興來到一所小學教課,向黑人孩子們傳授知識。由於種族的差別,其他教師都難以和學生相處,但潘興卻受到學生們的熱烈歡迎。
經過兩年多的積蓄,他來到柯克斯維爾的州立師範學校學了3個月。這時,他從報紙上看到了西點軍校開始招生的簡章。他知道,要是能到到西點軍校學習也是一大幸事。當時,離考試時間隻有一個星期了,潘興抓緊一切時間,廢寢忘食,挑燈夜讀。這樣努力的結果就是他被錄取了。
1882年,潘興成為西點軍校的一名學員,開始接受正規良好的軍事教育。進入西點軍校,標誌著他從此走上了軍旅生涯,這成為了他人生的轉折點。因為他具有較強的組織能力,教官和同學們推薦他擔任了班長。遺憾的是,他的學習成績並不理想。然而,軍校的教育造就了他意誌堅定無情和強烈的責任感、恪盡職守等氣質。他的理念是假如某件事值得做,那麼就應該做好;座右銘是:我們努力達到正在努力的目標。
1886年6月,潘興從軍校畢業後,來到了騎兵部隊服役。他分在第10騎兵連,這裏的士兵大多數是黑人。他們不僅是美國社會最下層的人,在部隊服役時也無法像白人那樣提拔成軍官。即便如此,黑人士兵在作戰時依舊相當勇敢、頑強。由於潘興隨和,黑人士兵們都十分喜歡他。有些黑人士兵戲稱潘興是個“黑桃傑克”,潘興因此成了黑人士兵的代稱。後來,潘興被稱為“鐵錘將軍”。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美國執行所謂的中立政策,其實就是“坐山觀虎鬥”。美國開始向交戰國大賣軍火,大發戰爭橫財,軍事實力得到空前的提高。當歐洲對戰的雙方廝殺得兩敗俱傷的時候,美國變蠢蠢欲動起來。同年8月,墨西哥卡蘭薩政府遭到了農民的反對。墨西哥遊擊隊在查普塔和比利亞的領導下,對抗卡蘭薩傀儡政府。卡蘭薩政府迫於無奈,請求美國支援。1916年3月,被任命為遠征軍司令的潘興率軍進入墨西哥,以鎮壓“內亂”為名,對墨西哥開始武裝幹涉,追殺遊擊隊隊長查普塔。然而,具有傳奇色彩的查普塔運用了避實就虛的戰略,與潘興部隊周旋。潘興雖然也取得了一些勝利,可無法抓獲查普塔。盡管如此,潘興仍然官運亨通,不久升為少將。
美國看到歐洲戰場上英、法同德國都打得差不多了,就出來收拾殘局。1917年4月6日美國對德國宣戰後,美國政府為了戰後在談判桌上能夠有更大的發言權,在英、法要求下決定向歐洲派遣遠征軍。威爾遜總統任命潘興為遠征軍司令,哈博德為參謀長。6月中旬,潘興率200餘名司令部人員抵法。6月下旬,美國陸軍第1師和海軍陸戰隊第5團抵達法國聖納澤爾。潘興預見到西線戰場會變得更加危急。美國隻能派出大批部隊參戰,才可能有進攻的優勢。當時,美軍在各國之中的勢力較弱,英法等協約國完全不信任美軍能有有效的作戰能力,決定把美軍編入英、法等軍隊中充任後勤。從國家尊嚴角度出發,潘興對這種布置十分不滿,極力堅持保持美軍的獨立性和完整性,並力主美國增加兵力於歐洲戰場。他認為,倘若美軍失去了獨立性,不但有損美國在世界各國的威望,對遠征軍士氣來說,也是很大的打擊。所以,他在力主大量美軍增兵歐洲戰場的同時,已經做好了獨立作戰的準備。他的主張獲得了總統威爾遜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