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史學界的權威阪本太郎在其著作《日本史概說》中評價謙信說:“在殺伐無常,狂爭亂鬥的諸國武將中間,上杉謙信以尊神佛、重人倫、尚氣節、好學問的高節之士見稱,令人感到不愧是混亂中的一股清新氣息。”可謂是非常精辟的總結。
同時代的關東武將太田資正也對上杉謙信有如下評語:“謙信公之人品,八分乃賢者,二分為惡人。恣肆怒氣,行事怪異,是其‘惡’;除此而外,勇猛而無欲,清靜而無邪,廉直而無私,明敏好察,慈惠待下,喜聞人諫等,是為其善。雖有微瑕,不足掩其輝,實乃絕世罕有之良將。”
——“第一兵法家”武田信玄
他為戰國第一兵法家;
他曾讓戰國王者德川家康敗得落花流水;
他智勇雙全,用兵如神,是罕有敗績的戰國第一名將;
他是一位將騎兵戰術用到極致的卓越兵法家。
在其波瀾壯闊的一生中,隻有上杉謙信可以困擾他,隻有病魔死神能夠戰勝他。
他就是武田信玄,原名武田晴信,通稱太郎。在他的統治下,版圖遼闊,勢力雄厚,人稱“甲斐之虎”。不僅地位顯赫,而且官居要位。
武田信玄是日本戰國末期著名的武將,1521年出生於甲斐的積翠寺,其母為甲斐將領大井信達的女兒。
信玄出生之時,父親武田信虎正在飯田原合戰中迎擊今川軍。信虎也是能征善戰之人,平定了甲斐叛亂並統一甲斐。
1536年,信玄行元服之禮時,足利義晴賜予信玄“晴”字,改名為“信晴”,人們一般所謂的“信玄”,來源於後來的法號“法性院信玄”。
1560年,織田信長與今川義元爆發“桶狹間合戰”,今川義元戰死,繼承者今川氏真懦弱無能,武田信玄遂與德川家康約定,兩人共同進攻今川氏,瓜分今川之地。結果,武田信玄奪取了駿河國,德川家康奪得了遠江一國。
此後,武田家發生內亂,武田信玄的嫡子武田義信與他矛盾重重,又在戰爭中犯了大錯,於是起了謀反之心。
1565年,義信的謀叛行為被發現,被父親信玄幽閉在東光寺。
同年,為了與織田信長和親,武田信玄四男武田勝賴娶了織田信長的養女雪姬。兩年後武田義信自殺,雪姬也在這一年產子之後死去,織田信長為了保持與武田家的姻親關係,讓嫡子信忠與武田信玄的女兒成婚。
1572年,足利義昭與織田信長反目,應足利義昭之請,武田信玄率兵三萬餘上洛,目標是討伐織田信長,取得天皇冊封以號令天下。
這是武田信玄最後一次出兵,途中身體一度不適,然而為了抓住機會,大軍還是繼續進發。
德川家康與織田信長的聯軍為阻擊武田信玄,在三方原擺開陣勢,與武田信玄展開激戰。但終因實力懸殊,織田、家康聯軍敗北,三方原合戰,以武田信玄大勝而結束。
第二年武田信玄乘勝進攻,連續攻下三河等城,但在即將與織田信長一決雌雄的時候,武田信玄病情突然惡化,不得不暫停上洛計劃。
1573年,武田信玄病歿,時年53歲。
——“第一傑出統帥”織田信長
他小時候被人叫著“呆瓜”;
他是一個有爭議的戰國英雄。有人認為他“燒廟殺僧”,與秦始皇不相上下,是魔王!有人認為他“先破壞再建設”,與曹操不謀而合,是梟雄!
他幼名吉法師,通稱三郎,著名綽號為“第六天魔王”。
他出生於尾張國(今愛知縣西部)勝幡城(一說那古野城)。是日本安土桃山時代之初,勢力最強大的戰國大名,名列日本戰國時代“三天下人”第一位。
他就是因桶狹間一戰而天下聞名的“尾張傻瓜”織田信長。
織田信長1534年出生於日本的尾張國(如今的愛知縣西部),父親是日本戰國時期著名的大名織田信秀。然而織田信長從小就很粗野,被眾人視為一個沒有頭腦的傻瓜。
織田信秀死後,今川義元對新的繼承者織田信長極為蔑視,結果在桶狹之戰中遭到織田信長的重創,陣亡於此戰中。
此後,織田信長與德川家康結成聯盟,勢力急速擴張。
1565年,第十三代將軍足利義輝被三好氏殺害,足利義輝的弟弟足利義昭在幕僚幫助下逃出京都,投奔至越前國的朝倉義景。
但是足利義昭發現朝倉義景有討好三好氏的跡象,於是轉而開始接近織田信長,這是織田信長軍政生涯中的一個重大契機。
織田信長承諾為足利義昭討伐三好氏,並趁機上洛。為實現這個誌向,織田信長與甲斐大名、戰國名將武田信玄聯姻,將養女雪姬嫁給信玄的四男武田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