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統一日本的王者德川家康
他的名字如雷貫耳、他的人生跌宕起伏;
他生於豪門,5歲寄人籬下,13年人質生涯;
他的日日用謀略,時時施權術,一生戰陣百餘次,鐵血60年;
他廣施霹靂手段,大顯菩薩心腸;
他殺人之不敢殺,滅人之不敢滅,忍人之不能忍,成人之不能成;
他統一日本,開創260年太平盛世,創建完整意義上的國家;
他,治亂之梟雄,治世之人傑,生前曾被人叫做“東海道第一武士”,逝後被尊為“東照神君”。
他就是統一日本的王者——德川家康。
有人說他像中國曆史上統一天下的秦始皇、像胸懷大誌的曹孟德、像武功蓋世的漢武帝、像治世聖手的諸葛亮、像相人識人用人馭人的曾國藩。
德川家康擁有獨特的政治謀略,熟諳生存製勝之道、為人之道、為官之道、治家之道、治國之道,以及馭人之道、治兵之道,尤其他能在無數次生死攸關之時,做出唯一的正確抉擇,這些抉擇之道,被後世人廣為傳頌,成為日本乃至全世界巨大的財富。
德川家康,是日本戰國(1467-1603)末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江戶幕府的開創者,江戶幕府第一代將軍。日本天文十一年(1543年)出生於名古屋附近的岡崎城,父親為岡崎城主鬆平廣忠。
德川家康一生三易其名:初名竹千代,後改為元信,又改為元康,最後定名為家康。家康本姓鬆平,德川這個姓是1566年奉敕所改。
日本戰國時期,大名之間為了擴張勢力,戰亂不息。一般來說,年俸十萬石以上則可以稱為大名。大名之間相互吞噬,地處大名領土之間的弱小藩國,為了自己的安全,不得不按強大名的眼色行事,處境堪憐。
德川家康的父親鬆平廣忠,身處武力雄厚的織田信長和勢力廣泛的今川義元之間,既不能態度鮮明地傾向於某一方,也無法始終如一保持絕對中立。
1547年,鬆平廣忠與織田信秀開戰,為了得到今川義元的援助,他迫不得已將5歲的家康送作今川氏的人質,不想在半路上遭今川義元的對手——織田信秀劫持,淪為織田家的人質。不久鬆平廣忠被家臣殺害,今川家派人接管了岡崎城。
1549年,8歲的德川家康又淪為今川氏的人質,在今川府上結婚生子,直到12年後,織田信秀的兒子織田信長與今川義元交戰,今川義元陣亡,從此今川氏一蹶不振,德川家康才趁機擺脫了今川氏的控製,回到了岡崎城。
1562年,20歲的德川家康與28歲的織田信長結盟,立誓要相互幫助,永不背棄。這一聯盟在信長逝世之前,牢固未變。
1568年,織田信長開始了統一全國的進程。
同樣懷有統一天下之誌的武田信玄,也集結了三萬多兵力,意圖進軍京都。在三河國慘淡經營、已擁有相當實力的德川家康,為了配合織田信長的行動,也開始隨著東進。
德川家康與織田信長聯軍共同阻擊武田信玄的部隊,但在素來以用兵聞名的武田信玄麵前,德川、織田聯軍在兵力上、謀略上都力不從心,最終在這次“三方原合戰”中失敗。德川家康雖然打了敗仗,德川軍的勇猛頑強卻贏得了武田信玄的欽佩,德川家康也被稱為“海道一雄”。
1582年,事業如日中天的織田信長遭遇家臣作亂,信長在本能寺切腹自殺。在這場動亂中,深受織田信長器重的家臣的豐臣秀吉崛起,他以織田信長的繼承者自居,逐漸擴張自己的勢力。
而在爭奪織田家勢力中失勢的德川家康,除了繼續鞏固自己已有的勢力之外,也與豐臣秀吉發生了正麵戰爭。
為了籠絡德川的勢力,豐臣秀吉將妹妹嫁給德川家康,又將自己的母親作為人質,以求德川家康與其會晤。最終,德川家康接受了豐臣秀吉的安排,兩大家族逐漸轉變成一種主仆關係。
1590年8月1日,德川家康遷往江戶,開始發展江戶的經濟和政治。他在江戶創建了新的幕府體製,對大名的控製和劃分更加嚴格,江戶幕府時代由此展開。
1605年,德川家康將將軍一職讓給兒子德川秀忠,退居駿府城,但仍掌管軍政實權,人稱“大禦所”。
10年之後,德川家康發動了人生中的最後一場決定性的戰爭——大阪(今大阪)之役,豐臣秀吉之子豐臣秀賴和母親澱君被逼自盡,固若金湯的大阪城一片焦土。德川家康實現了真正的天下大一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