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到來之前,青銅家必須蓋上房子。爸爸、媽媽與奶奶商量了許多日子,想法是一致的:要蓋就蓋一幢像樣點兒的房子。一個夏天,他們就在籌劃著。門前的幾棵大樹鋸倒了,賣了。一頭肥豬,賣了。還有一池塘藕、一畝地茨菰、半畝地蘿卜,過些日子,都可以賣了。能賣的,都賣。但算下來,還缺不少錢。他們也就不顧臉皮了,向親戚借,向東家西家借,並向人家保證,在多長的時間內連本帶息一起還清。為了兩個孩子在冬天到來之前,能住進新屋,他們不在乎人家的冷淡。奶奶也要出動,卻被爸爸、媽媽堅決地阻攔了:奶奶老了,可不能讓她去看人家的冷臉。奶奶看著兩個正在外麵玩耍的青銅與葵花說:“哎,我這張老臉能值幾個錢?”她瞞著爸爸、媽媽,拄著拐棍,還是出門向人家借錢去。大部分人家,看到她這麼大年紀,跑上門來借錢,不僅滿口答應,還覺得有點兒不好意思:“您說一聲,就給您送去了。”
奶奶有個侄兒,家境不錯,她想,從他那兒,多少總能借一些錢。但沒有想到,那侄兒是個無情無義的侄兒,一口咬定:沒錢。不僅不肯借錢,還說了些不中聽的話。按理說奶奶可以罵他幾句,但奶奶一聲不吭,拄著拐棍離開了侄兒家。
就缺一筆錢了:去海灘租茅草地割茅草的錢。
這裏的人家都知道,最好的屋頂,並不是瓦蓋的,而是茅草蓋的。
這茅草長在離這裏二百多裏地的海灘上。
爸爸和媽媽說:“要麼,還是用稻草蓋吧。”
奶奶聽到了,說:“不是說好了,用茅草蓋嗎?”
媽媽對奶奶說:“媽,就算了吧。”
奶奶搖了搖頭:“用茅草蓋!”
第二天一早,奶奶就出門去了。誰也不知道她要去哪兒。到了吃中午飯的時間,也沒有見她回來,直到傍晚,才見她一搖一晃地出現在村前的大路上。
葵花看見奶奶回來了,一邊叫著“奶奶”,一邊追了上去。
奶奶一臉倦容,但眼睛裏流露出來的卻是一番高興。
奶奶是大麥地村最有風采的老人。高個、銀發,很愛幹淨,一年四季,總是用清水洗濯自己,衣服總是仔細折過的,穿出來帶著明顯的折印,沒有一處有皺折,雖然很少有一件不打補丁的,但那補丁縫補得十分講究,針腳細密,顏色搭配得當,使那塊補丁顯得很服帖,與衣服很和諧,讓人覺得,那衣服上要是沒有了補丁,倒不好看了。大麥地的人,任何時候看到的奶奶,都是一個麵容清潔、衣服整潔、滿臉和藹的老人。
奶奶又是一個性格十分堅韌的奶奶。
葵花聽媽媽說過,奶奶早先出身在一個大戶人家,一直到年輕的時候,過的都是好日子。
***兩隻耳朵上都有耳環,耳環上還有淡綠色的玉墜。***手指上,有一枚金戒指,***手腕上還有一隻玉鐲。
奶奶曾經想將它們賣掉,或賣掉其中一種,但都被爸爸媽媽勸阻了。有一回,她將一對耳環當給了城裏的當鋪,爸爸媽媽知道了,賣了家中的糧食,第二天就去城裏,將那對耳環又贖了回來。
葵花在與奶奶一道往家走時,總覺得今天的奶奶好像哪兒有點兒不一樣。可是,她看來看去,也看不出到底有哪兒不一樣。她就又去打量奶奶。
奶奶笑著:“看什麼呢?”
葵花終於發現,***兩隻耳環已不在***耳朵上了。她用手指來來回回地指著***兩隻耳朵。
奶奶不說話,隻是笑。
葵花突然丟下奶奶,一個勁地往家跑,見了爸爸媽媽,大聲說:“奶奶耳朵上的耳環都不見了!”
爸爸媽媽頓時明白奶奶今天一天去了哪兒了。
晚上,爸爸媽媽一直在追問奶奶把那對耳環當到哪家當鋪,奶奶就是不回答,隻重複著一句話:“要蓋茅草屋!”
媽媽望著桌上的錢,哭了,對奶奶說:“這對耳環在您耳朵上戴了一輩子,哪能賣呢!”
奶奶隻是那句話:“要蓋茅草屋!”
媽媽抹著眼淚:“我們對不起您,真的對不起您……”
奶奶生氣地說:“盡說胡話!”她將青銅與葵花都攬到她的臂彎裏,抬頭望著天空的月亮,笑著說:“青銅、葵花要住大房子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