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要有長遠目光,不隨眼前的形勢盲目跟風,不要看到哪裏熱就做哪門生意。創業者永遠都要明白一點,任何東西都有相對的。特別是市場,太熱之後必定是冷,太冷之後,緊接著便是熱,關鍵在於把握時機。
3.潛在顧客會出現的集體會場,創業者最好盡量趕到,例如:交流會、交易會、展銷會、廣交會、相關產品舉行的會議等。趕過去,就有機會集體接觸更多的潛在客戶或競爭對手,一方麵開闊眼界,另一方麵招攬生意。
4.結合市場變化,把握消費者心理,多創新,發展適合市場的產品。
5.多多學習別人的長處,為我所用。發揮自己的優勢,力爭越做越好,不斷提升自我的市場競爭力。
6.不論是公司命名還是產品命名,一定不能馬虎。這如同一塊招牌,一塊對自我形象宣傳的絕妙文字廣告牌。一個令人產生好感、難以忘懷的名字,往往會給創業者帶來驚喜。
7.什麼產品都需要好的包裝:根據商品性質,突出商品個性、品味,既新奇,又美觀大方的商品包裝,會大大提升你的商品予人的印象,使它更受顧客歡迎與喜愛。
8.追求空白利潤空間,在別人還未想到或人少的空間裏努力。
沒有一蹴而就的成功
——【成功者身後必定是一條曲折之路】
縱觀所有創業者走過的路,我們都會發現有一點驚人的相似之處,那就是從來沒有一帆風順,每個成功者身後必是一條曲折之路。
不論你現在身處何處,都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方向,多了解,多思考,摸索出更多的有利資源。
有一個想發財的開羅人做了一個夢,他夢見神對他說:“想發財,你就得去伊斯法罕,在那裏你能找到成千上萬的金幣。”
開羅人醒來後想:伊斯法罕遠在波斯,必須穿越阿拉伯半島,經過波斯灣,再攀上紮格羅斯山,才能到達那裏。弄不好還沒到就客死異鄉了。
經過反複的思想鬥爭,這個開羅人毅然決定前往,因為他覺得如果不去,這輩子就沒機會發財了。
後來,這位開羅人跋涉千裏,曆經許多磨難,終於到達了伊斯法罕。可他並沒有見到金幣,隨身帶的錢還被土匪搶走了。幸好一位當地人救了他。
當地人問他:“你從哪裏來?”開羅人回答:“我從開羅來。”“你從開羅那麼富裕的地方,到我們這鳥不生蛋的伊斯法罕來幹什麼?”“因為我夢見神對我啟示,到這裏可以找到成千上萬的金幣。”開羅人坦蕩地說。本地人大笑說:“真是一個笑話,我還經常夢見我在開羅有個房子,後麵有7棵無花果樹,樹旁有一個水池,池旁藏著好多的金幣呢!趕緊回開羅去吧,別做白日夢了。”
說到這裏,可能有些聰明的讀者已經猜到了故事的結局。這位開羅人的後院恰好有那位伊斯法罕人所說的7棵無花果樹和水池,而他在水池底下挖出了成千上萬的金幣。
盡管金幣就藏在開羅人自家的後院,但是如果他沒有去伊斯法罕,他也許永遠不會知道這個秘密。開羅人獲得金幣的過程就像我們追逐創業成功的過程,需要經過一段艱苦漫長的尋找。沒有了這個過程,你就很難發現人生的金幣。過程雖曲折,但是得到金幣就是勝利。
周成建十七歲的時候,在老家縣城裏開了間裁縫鋪子,由於年輕氣盛又沒經驗,很快他的鋪子就因沒有流動資金而關門了。結束了生意,他隻得孤身一人去其他城市闖蕩,最後他選擇了溫州。在找工作的過程中,經過許多次的碰壁之後,有個老板看中了他的手藝,並且爽快答應收下他在店裏做裁縫。
周成建也知道這份工作來之不易,所以他非常珍惜,工作的時候十分賣力,經常一天工作16小時以上。有一次他開著縫紉機,實在頂不住瞌睡,失手把一整批西裝袖子全截短了。裁縫店老板知道後勃然大怒。周成建靈機一動,突然想到了將西裝袖子改成了夾克袖子,沒想到改完後,式樣各方麵都還不錯,客戶也爽快接受了這批貨。在這一招奏效後,周成建變得很有信心,他開始利用空閑時間研究“生意經”。後來他一頭紮進市場,做起了前店後廠的生意,不斷研究出一些新的方式、新的款式兩頭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