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靠理財——40歲提前退休(2 / 3)

“也行,反正以後爸媽住完了,這房子也是我們的,就當我們又投資了一套房。”妻子想了想說。

張宏明和妻子達成了一致,覺得抽機會可以把想法跟父母說一說,畢竟,養老的問題也得父母自己同意才行。做兒女的,隻是規劃一下經濟問題。

理財提醒

公積金貸款也需合理規劃

公積金貸款也需要好好規劃一番,如果盲目使用,不一定就是最劃算的方式。比如說在房貸有利率優惠的政策時期,買了兩套房子,如果第一套房就使用公積金貸款,則第二套房就會因為是“二套房貸”而不享受商業貸款的利率優惠。而如果是第一套房子用商業貸款,則可以享受到貸款利率優惠,然後第二套房子再使用公積金貸款,這樣就會劃算很多。

Step 03 年老多病時,是否有保障

年輕時身體健康,老了呢?張宏明可不敢保證自己老了依然能夠像現在這樣健康。到老了體弱多病時,怎麼辦呢?醫療費用越來越高,時下人們已經高呼“看病難”,未來,如果沒做好準備,恐怕就要變成子女的負擔了。

妻子身體不舒服,張宏明陪妻子到醫院做檢查,坐在走廊上等待妻子時,聽見兩位老人在交談。

其中一位老大爺在講,另一位大爺邊打吊瓶邊聽著。老大爺說:“哎,我老伴啊,身體一直都不好,生第二個孩子時,沒能好好休養,就落下了病,上了年紀經常不舒服,藥吃著也還是那樣,老了,真是一天不如一天嘍。”

打吊瓶的那位說道:“是啊,老了,身體就不行了,抵抗力差。你看我這本來一個小感冒,擱以前,吃一大碗麵,捂著被子睡一覺,出出汗就好了。可現在,吃了藥也不見好,還要來打吊瓶。你說這小感冒,過去最多也就三五塊錢的事兒,現在,一瓶液體就是一百多塊錢,我昨天已經輸了一瓶了,唉,花錢啊!”

老大爺點點頭,“是啊,不是一直在說孩子上學難、老人看病難嘛!我這身體還算硬朗,我每天早上天亮就要出去散步,繞著小區蹓躂一個小時左右。身體健康了,不也是給孩子減輕負擔嘛!”

“是啊,我也覺得看病太花錢了,可孩子聽醫生讓輸液,就立馬讓我輸液了,我也拗不過孩子,隻能乖乖坐這裏輸液。”輸液的那位說起孩子時,臉上露出了笑容。

理財提醒

小心醫療費拖垮你的退休生活

有數據顯示,老年人的醫療費用占總人群醫療費用的80%,單純依靠醫保是不足以滿足看病需求的。

像一次糖尿病的治療需要2萬元左右,如果用醫保報銷,最多隻能報銷40%,那麼還有60%的費用需要自己承擔。所以,老年人的醫療費是一筆較大的開銷,如果沒有提前安排妥當,則很可能退休後的生活就會被醫療費用拖垮!

“那孩子是孝順你啊,你沒聽有些老人說,自己生病了,孩子嫌看病住院太貴,就讓父母忍著病痛。你這是福氣呢!”老大爺看看時間,估摸著老伴也該出來了。正看著表呢,老伴就從檢查室出來了。張宏明往邊上挪了挪,大媽坐下來。“怎麼樣啊?醫生怎麼說?”大爺著急地問道。

“醫生說不嚴重,讓在這等會兒拿報告。我都說不用來檢查了,你偏要來,看看,這檢查費用又是幾百塊錢,多浪費啊。”大媽從大爺手中拿過掛號時的票,看著上麵的數字,抱怨著。“上個月檢查花了300元,開了200多元的藥,這個月又檢查,又是100多元,等會兒再開一堆藥,那點退休錢,全吃藥得了。”

張宏明看見妻子出來了,忙迎了上去,接過妻子手中的單子,去給妻子拿藥。付錢、取藥,樓上樓下跑了幾趟後,終於結束了,和妻子離開醫院。

在回家的路上,張宏明想起剛才聽到的幾位老人的對話,認為老了以後的醫療費確實是一項不小的開支。上次陳顧問告訴自己要買保險的事,自己最近都沒顧得上,看來該考慮考慮了。

張宏明送妻子雨辰回家後,就給上次去公司推銷保險的那個業務員打電話詢問,業務員接了電話後,讓保險公司專門的顧問來回答張宏明的問題。

了解張宏明家庭的情況後,保險顧問說道:“根據您目前的情況來看,家庭收入很高,但是保障是非常缺乏的,除了夫妻二人的社保,就沒有其他保障了,這是非常危險的,一旦發生意外,家庭可能就會陷入困境。聽描述您是家裏的主要收入來源,那麼建議您配備高額的壽險和意外身故險,其次需要醫療險和重疾險,妻子是家庭的女主人,所以同樣需要這些保險的保障。”

“能說具體點嗎?”張宏明想了解得更詳細。

“因為您作為家裏的經濟支柱,如果出現意外就會讓家庭陷入嚴重的危機之中,所以我建議您給自己購買保額在100萬元左右的壽險①,100萬元保額的意外身故險②,20萬元的醫療險和50萬元的重疾險。妻子可以配置30萬元的壽險,20萬元意外身故險,10萬元的醫療險和20萬元的重疾險。另外,如果您在醫療這一塊想要保障更多一些,還可以附加津貼險,一旦住院就能得到固定的津貼補助。”顧問將保險方案大致說了,“如果您需要,還可以到我們公司來具體詳談,或者我們去您那邊,您看行嗎?”

張宏明又問了幾點,覺得還是某天去保險公司再看看。老了以後的醫療保障可真不是個簡單的事啊!

理財經驗

一個家庭的保險,最重要的是保障家庭的主要收入者,因為一旦主要收入人發生意外,那麼家庭經濟就會陷入困境。對於家庭的經濟支柱要給予最全麵的保障。

第二節 關心這些數字後,提前退休No Problem

存錢、花錢和投資的黃金比例是多少?七二法則是什麼?什麼是現值?什麼又是未來值?這些數字,可都與你能否提前退休有著重要的關係,了解這些數字後,你提前退休的夢才能得以實現!

Step 01 要過得“小資”,又要存錢,你可知存錢、花錢、

投資的黃金比例

生活到底應該怎樣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雨辰覺得最好能夠享受現在的生活,但又不影響未來,這樣的一生才算有意義。雨辰想過得小資一些,但也想給未來存一筆錢。那麼,怎麼安排才算合理呢?

張宏明的妻子雨辰覺得,雖然老公想要在40歲就提前退休的想法不錯,但目前的生活也不能夠太過簡單,起碼要過得有品質一些,隻要不影響到提前退休的目標,就應該把握好現在,好好生活。

她希望自己不再重蹈父母的覆轍,一輩子勤勤懇懇,省吃儉用,把省下來的錢給子女留著,老了才發現,子女有他們自己的生活,並不需要自己積攢的那些錢。

雨辰的媽媽就經常後悔,“早知道你們現在都過得好,那時候我就該生活得好一些。如果能夠重新生活一次,我肯定不這樣過了。”

聽媽媽說了這些話,雨辰自然有感觸,生活嘛,怎麼都是過,為什麼不過得更好一些呢!

不過,目前的生活過得舒坦了,也不能不為以後考慮。把錢全花在當下去享受,雨辰可不會這麼做。更何況為了提前退休的目標,她也不會做“月光族”的。

但雨辰既想要保證自己能過著比較舒服的生活,又想要有一定比例的存款和投資金額,到底如何分配呢?

理財提醒

預備3~6個月的緊急開支

正常情況下,當月的收入用來支出是沒有問題的,或多或少還能有所結餘。但如果遭遇意外,比如收入突然中斷或是支出突然變大,那麼若沒有一筆應急資金,家庭財務就會陷入困境。

因此,一般家庭最好預備有3~6個月的開支,這筆開支最好以能夠最快變現的方式存在。如果遇到突發情況,就可以用這筆錢來解決。

當然,不同的家庭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對這筆應急備用金的數目做個調整。

看著自己的工資,雨辰開始琢磨起來,如果先去消費,再想儲蓄和投資,肯定結餘不了多少錢,提前退休,就更是妄想了。所以,應該按照比例將其規劃好,這樣才能夠專款專用,既不影響生活,也不影響儲蓄和投資。

那麼,需要考慮多少錢來儲蓄呢?雖然儲蓄不能致富,但想要致富卻不能不儲蓄。雨辰是明白這個道理的,可當前又處於負利率時期,儲蓄會帶來資產的貶值,所以,儲蓄需要有個合理的度。但是多少是合理的呢?雨辰想起曾經聽過的一個理財專家講座,說要將收入的10%用來儲蓄,收入的10%,看似不多,但日積月累下來,數目也可觀。俗話說的“積少成多、集腋成裘”也正是這個道理。

雨辰每月有5000元的收入,那麼10%拿來儲蓄,也就是500元用來儲蓄,一年就有6000元,當做應急備用金還不錯。

那麼,接下來要定的應該是投資的比例,投資占收入的多少比較合適呢?因為老公計劃的是40歲就退休,在那之前要攢夠未來幾十年的生活費,所以投資必然會選擇股票類收益比較高的投資渠道,但投資也有風險,誰都不能保證可以避開風險。雨辰也聽說過投資的80定律,即投資占總資產的比率,可以用80減去投資人的年齡再乘以100%。

這樣計算起來,自己現在29歲,那麼股票投資比例就是(80?29)×100%=51%,自己的月收入為5000元,51%就相當於有2550元可用於投資,如果到自己40歲的時候,投資占資產的比例為40%,50歲的時候就是30%了,隨著年齡增長,風險性投資的比例也越來越小,這倒符合風險承受能力的變化。

接下來,5000元的收入減去10%的儲蓄,再減去相應年齡段的投資比例,那剩下的部分,就是可用於消費的部分了。

這樣分配之後,雨辰覺得基本上可以保證自己能夠享受小資的情調,也能夠存下錢,還能做投資,看來,生活要先規劃才行啊!

Step 02 投資大賺?投資報酬率的決定作用

要想靠投資賺到錢,需考慮好投資報酬率的作用。張宏明認為,一年賺15%不算什麼,可要連續10年都賺15%就難了,因為沒有人能保證不發生風險。所以,給資產做一個穩定的搭配組合,讓投資報酬率安全地增長最重要!

休假了,張宏明和妻子去看望父母,碰巧,爸爸的朋友也在,張宏明就陪爸爸他們一起聊天。

爸爸問張宏明最近的工作怎樣,張宏明喝口水,說道:“還不錯,最近項目比較多,雖然累點,但年終獎肯定不會少。”

爸爸的朋友聽這父子倆說了一會兒,又聊起了投資之類的話題,於是就問張宏明,“我給自己存了一筆不多的養老金,存在銀行吧,總覺得利息太少,你說有沒有什麼投資能保證讓我每年都能夠有15%以上的獲利,讓我能夠保證退休後的生活呢?”

張宏明看看他,50歲左右的樣子,應該還有10年左右就能退休了。但是,對於他的這個問題,張宏明覺得難以回答。

張宏明說:“如果希望一年得到15%的報酬率,這個簡單,但如果你要1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都一直保持這樣的一個收益率,恐怕有些難。我先給你講個故事。有一個叫做查爾斯·龐齊的意大利人,移民到美國,他想發大財,就想出了一個辦法。他告訴人們,自己可以購買歐洲的一種票據,然後把這種票據賣給美國,這樣就可以賺錢,並且,在45天內,就可以賺取50%的利潤,於是,人們爭先恐後地把錢交給他來做投資。其實,龐齊除了最初買過兩張票據外,從來也沒購買過這種票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