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他拿什麼給投資者支付利潤呢?”爸爸的朋友有些不能相信。
“他就利用後麵投資者的資金來給前麵的投資者支付利潤,這樣,一看真的能賺錢,投資者就會源源不斷了。這個大騙局被稱為‘龐齊騙局’。”張宏明講完那個故事,繼續說道,“美國曾經的納斯達克主席、股市傳奇人物麥道夫也正是利用這個騙局來達到他所承諾的每月1%的報酬率。”
“每月1%,一年也就12%,似乎也不算高啊。”爸爸的朋友說道。
“是不高,比如股市形勢好的時候,一下子賺40%、50%也是可能的。但是,要想年年都能達到這個投資報酬率就難了。”張宏明接過妻子端來的水果,遞給爸爸和他的朋友。
“所以,投資報酬率的高低並非一成不變的,它是一個動態變化著的東西。要想一直保持著一個比較好的投資報酬率,十分困難。”張宏明放下果盤。
“照你這麼一說,承諾收益率較高的那些投資,可能有問題?”爸爸聽了一會兒,問道。
“也不一定,隻是說很可能。投資回報率高的產品,其風險也會很大,就看投資者是否能夠承受這種風險了。”張宏明回答,“不過風險大的投資也不是就不能投資,風險大,最好投資報酬率能夠跟得上這風險程度才行。而且,因為投資報酬率處於變動之中,就需要隨時檢查自己的投資,看看能否實現預定的目標。如果投資報酬率降低了,那可能就需要增加投資成本以實現目標的達成。”
“哦,這樣啊,可是我還是沒有一點頭緒,你說我這筆養老錢該如何管理呢?”爸爸的朋友邊吃橘子便問道。
“其實,很多人在投資時,都不知道該從哪裏下手,那麼多的投資工具,那麼多的金融產品,到底投資哪個有好的回報呢?這還是要視你的資金而定。”張宏明剝開手中的橘子,給叔叔講道。
投資工具大體上分為兩類,一類是具有儲蓄性質的投資,一類是投資型的。儲蓄型的投資就是獲得固定的利息收益作為報酬的投資類型,像銀行存款和購買債券,這類投資的投資報酬率比較確定,存款的收益率就是看利率。而債券類,平均收益率是4%左右。在做這類儲蓄型投資時,你就可以計算出到期的收益有多少,投資風險也很小,當然,收益率也不會高。這種類型的投資適合短期資金,例如家庭備用金就可以投資這類型。但長期投資就不劃算了。
“投資型的則主要是通過賺取價格變動的差價來獲得利潤,利潤高的像巴菲特,平均每年可以得到40%左右的收益率,而低的可能就在10%左右。所以,投資型的產品價格變動頻繁是比較正常的,如果是做短期投資,像非專業投資者,就難以把握這一變動,而做長期投資,則變動會給投資者帶來不錯的收益。因此,長期投資適合選擇這種類型的投資,像準備養老金這種就比較適合,因為投資期限長一些。”張宏明說了這麼多,感覺有些口渴,給自己,順便也給爸爸和叔叔添上茶水。
“不同的產品有不同的投資報酬率,而報酬率較高的投資往往伴隨著高風險,對嗎,小張?”叔叔像是明白了,反問道。
“是的,這就是要講資產配置的原因,不同的投資工具帶來的投資報酬率不同,如果想使投資報酬率處於長期比較好的水平,就得進行資產配置,隻有搭配好了,回報和風險才能夠有所掌握。”張宏明笑著說。
“開飯嘍!”妻子雨辰在廚房裏忙了一中午,總算忙完了。
理財經驗
投資前,首先要清楚自己手上的資金到底屬於短期投資資金還是長期資金,如果沒弄清楚,就很可能把短期資金放在了投資型的工具中,而把長期資金投入到了儲蓄型的投資工具中。這樣的後果,不是投資回報低,就是急需用錢時給投資帶來損失。因此,要分清楚資金的長期和短期。一般而言,5年為區分長短期的一個界限,5年內不會用到的資金,就可以投資到長期投資工具中,5年內需要用的資金,則適合投到儲蓄性的投資工具中。
Step 03 72法則,牢記在心中
張宏明碰上一位朋友,他說自己的投資期望是:“100萬元,10年時間,希望能夠達到200萬元。”該如何投資呢?朋友說,隻要每年能達到7.2%的投資收益率就行。這個7.2%是如何算出來的呢?其實,是用72法則得出的。
張宏明忙完了一個項目,難得能夠休息半天,他想去喝杯咖啡,偷得浮生半日閑嘛!
過了一會兒,電話響了,是個好久沒聯係的老朋友,張宏明就叫他也來坐坐。
“老林啊,最近忙什麼呢?”張宏明問道。
“我在幫人做投資,忙得要死,就今天還比較清閑,給你打個電話就被你叫來了。”老林笑著說。
“怎麼樣,最近投資好做嗎?金融危機影響大不大?”張宏喝口咖啡問道。
這時,老林的電話響了起來,他接了,好像是個客戶在詢問投資的事情,張宏明就去了趟洗手間。回來之後,老林已經接完電話了。“剛剛這個客戶說有100萬元投資,問我10年投資期,能不能積累到200萬元。”老林拿起勺子攪動著剛端上來的咖啡。
“這應該不難吧?”張宏明想著自己退休金的準備。
“100萬元,10年變成200萬元。那就是每年至少要獲得7.2%的收益率。平均一下的話,應該可以吧。”老林說道。
“7.2%?你如何算出呢?7.2%的收益率一定能讓資金翻一番嗎?”張宏明不解這一數字老林是如何這麼快就計算出來的。
“是的,這個是根據72法則①得來的。投資期限為10年,想要本金翻一番,那麼,72/10=7.2,所以,本金翻一番,投資收益率最少要每年達到7.2%。”老林給張宏明解釋。
“這麼說,假如想5年就讓資金翻一番,那麼就是72/5=14.4,需要有14.4%的年收益率才可以達到?”張宏明覺得有趣,自己開始算了起來。
“對。如果你明確知道某項投資能夠給自己帶來的投資收益率,那麼你也可以利用這個公式計算出本金翻一番的時間。例如某投資的年複利收益率為6%,那麼就需要72/6=12年。如果你要給自己儲存一筆養老錢,預計未來所需的養老金數目,然後選擇合適的投資工具來投資即可。”老林看張宏明還在思考中,就停了下來。
“聽上去挺有意思的”張宏明說道。
“是的,例如我現在36歲,要為自己積攢養老金。到60歲,還有24年,如果預計未來養老需要300萬元,而我有把握的投資年複利達到6%,那麼,12年就可以讓資金翻一番,也就是說,在我48歲時,投資150萬元,到我60歲,就能夠有300萬元的養老金,而在我36歲的時候,投資75萬元,就能夠在60歲時擁有300萬元的養老金了。如果再往前推,在24歲時,隻需要37.5萬元,就能在60歲的時候有300萬元的養老金。”老林邊攪動咖啡邊說著。
張宏明聽得入迷,“如果有100萬元,10年翻一番,那30年後就有800萬元了?感覺有些不可思議啊!”
“是的,但必須一直投資於年複利收益在7.2%的投資中才可以達到。”老林點點頭。
張宏明端起咖啡,他對這個“72法則”還挺有興趣,“這個72法則,除了用在投資收益率和本金翻一番的計算中,還有其他哪些地方用到嗎?”
“其實,利用通貨膨脹率來計算未來所需要的開支也是一樣的,比如說,你並不知道實際上未來養老金需要多少,預計了300萬元到底夠不夠呢?如果不夠,那就是人活著,錢沒了,真痛苦,而如果多於300萬元了呢?那就是人死了,錢沒花完,也後悔。通過這個法則也可以大致估算出來。”老林見張宏明有興趣,就給他講了起來。
“假如說我目前每個月開支大約是1萬元,一年12萬元左右。”老林想了想說道,“按照目前的年通貨膨脹率8%來算,那麼9年,這個支出就會翻一番,我現在36歲,到我45歲的時候,家庭月支出就在2萬元左右了,到我54歲時,家庭月支出就是4萬元左右,63歲時,就在8萬元左右,72歲,是16萬元,81歲是32萬元。那麼,從63歲到72歲這9年間,就至少需要864萬元,這都遠遠高於前麵想的300萬元養老金呢,看來300萬元可真是遠遠不夠呢!”老林舉例給張宏明講。
看來,這個72法則還真是厲害呢!以後在投資時,心裏就有底了,不然對於投資效果如何,心裏總是模糊的。張宏明想得有些出神。
Step 04 盡早培養現值、未來值的意識吧
目前領100萬元,還是分12年領120萬元呢?這個難題讓雨辰想了半天也沒想出來。張宏明看了,稍作考慮,就用現值和未來值的計算,給雨辰算出了答案。看來,有時候還真是需要數字來說話的。現值和未來值,你懂嗎?
某天晚上,張宏明百無聊賴地按著遙控器,從1到100找了個遍,也沒找到自己想看的電視,於是,就進書房,看妻子上網。
妻子正在看著一個問題發呆,張宏明走近一看,問題是這樣的:“在退休時,你願意一次性領取100萬元的退休金呢,還是願意從退休日起,每年領取10萬元的退休金,直到第12年?”
妻子雨辰聽見他走了進來,等他看完題目,就問他,“這個選擇還真難做,是選擇現在擁有100萬元呢,還是選擇每年領,總共領取120萬元呢?老公,你說哪個更劃算呢?如果是你,你怎麼選?”
“這個其實就是考你現值和未來值的知識。一個是現在立馬拿到100萬元,一個是總共領取120萬元,這就要看當時的通貨膨脹率是多少了,假如說通貨膨脹率每年為5%,那麼,12年後的120萬元,相當於現在的多少錢呢?”張宏明看著問題,想了想,回答老婆。
“多少錢啊?”老婆並不明白。
“這要利用函數來幫忙計算。”張宏明打開電腦,打開Excel,輸入數值,開始計算起來,電腦上顯示著:942009元。“看見了嗎?也就是說未來的120萬元,放到現在來看,隻有94萬元,選哪個劃算應該很清楚了吧?”張宏明用事實告訴老婆該如何選。
理財提醒
彩票中獎金額價值究竟多少
加利福尼亞州政府廣告,其一項彩票的獎金為100萬美元,但是,政府承諾在20年內,每年支付給中獎人5萬美元。
那麼,到底中獎人實際拿到的彩票中獎金額為多少呢?
如果按照10%的折現率計算,並且政府能夠及時將第一筆賬給中獎者,那麼該獎金也隻相當於目前領取了46.8246萬元,損失了幾乎一半。
“哦,這樣一看,那當然是現在拿100萬元更劃算了。”老婆恍然大悟。
“我這樣給你計算,你當然明白了,可是很多人會走入誤區。如果是每年領10萬元,隻領10年,那麼很多人會選擇現在立馬有100萬元,可就因為多領2年,多了20萬,就以為分期領更劃算。但事實上,錢是隨著通貨膨脹不斷貶值的。多出來的這20萬元,到底能不能彌補通貨膨脹率所造成的損失呢?那就需要計算才能夠知道了。”張宏明耐心地指著計算結果給妻子講。
“哦,這樣啊,如果沒有計算結果的話,我還以為未來領120萬元更劃算呢!”妻子剛才還一直在想,就算錢貶值,可多出了20萬元呢,恐怕貶值不了這麼多吧?沒想到,一計算就發現,分期領其實是不劃算的。
看來,很多事情不是想得那麼簡單,還是需要動手算一算,不然吃虧了都不知道。雨辰心裏想。
理財經驗
在投資時,如果某項投資的收益明確,則可以利用現值和未來值的換算,來衡量一下該投資是否值得。有時隻憑感覺是不準確的,就像你並不清楚一次性拿10萬元和每年拿1萬元,拿12年到底哪個劃算一樣。這需要經過精確的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