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風雲際會 翻雲覆雨(十)(1 / 2)

天子崗地理位置得天獨厚,背靠十萬大山,位於武陵、安鄉、龍陽三縣交界處,早年以窮山惡水而名,雖屬武陵轄區,卻曆來不受重視,更毋論安鄉與龍陽。久而久之,這裏便成了三不管地帶,真正擁有話語權的便是土皇帝,倒是符合這地名的含義了,如鍾相。

皇帝嘛,誰都想做,高高在上淩駕於眾人的感覺一定很過癮,鍾相就覺得太夢幻太美妙了。

他自然是個有野心的人,雖然沒讀什麼書,但一直追崇“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多年前便暗暗發誓要成為陳勝、吳廣那樣的人,不,要比他們還威猛。

天子崗一帶,多為農戶與獵戶,鍾家世代都以打獵營生。到了鍾相父親這一代,因為其箭術精準,被征召入伍成了一名弓箭手,在抵抗金人入侵的戰鬥中屢立戰功,卻還是戰死在前線。鍾父犧牲後,軍方為其請功,朝廷發放撫恤金。但這份原本還算豐厚的撫恤金經過層層剝削扣留,真正到鍾家的已少得可憐。其時鍾相尚幼,但也在心中為自己樹立了兩個殺父仇家:金人,官府。

正因為有了年幼時的喪父及之後的不公,鍾相開始崇尚武力,非止傳承了父親的箭術,且拜隱於山林的高人為師學習拳腳兵刃之術。由於其武藝精湛,且為人豪爽仗義,在天子崗一帶漸漸成了最有影響力的人物。鄉民窮困,苦不堪言,受到欺淩多是忍氣吞聲,他便多方接濟扶助、為民除害,“鄉社”應運而生。

武陵雖是府城治地,但連年災害,農民年年靠救濟,苦難的日子一天天熬著,一旦有“鄉社”這種打著為貧苦百姓謀福利的組織出現,自然是爭前恐後的加入,東江、河洑、丹州、南坪崗??鄉社如雪團般越滾越大。

在高人指點下,鍾相開始給鄉社立規矩,照搬摩尼教教義,改鄉社為大光明教,自己為教主,下麵有法王、使者、護法等,等級分明。光明聖教倡導“眾生平等無有高下”,短短數年間便吸納了十數萬教眾,雖然都是社會最底層的小人物,但也最易教化。此次藉金人來犯,光明聖教揭竿起事,荊湖教徒紛紛響應,聲勢何其浩大,數日時間便攻占縣城十九座,建朝大楚天載,分封百官,似乎一個嶄新的鍾姓王朝便要屹立於亂世。

當然也有不盡如意之處,武陵城遲遲未能攻克,猶如在心腹紮著一枚巨刺,終究難安。鍾天王有些後悔先前不該太過聽從幕僚的建議,要盡量避免毀壞武陵城,好建大楚都城於此,溫柔的手段卻是迎來了對方最強硬的抵抗,那狗官??做官就沒一個是好人,是信州那邊的豪門沈家人吧,叫沈賦?一介文弱書生,還真夠硬氣,與永順軍的軍正牛皋互相勾結,居然能堅守府城十來天,倒真是意外。不過武陵已成孤城,那沈敬儒也已中矢負傷再難親身督戰,這二日也該拿下武陵了吧,到那時整個鼎州盡落吾手,荊湖南路半壁在握,大楚王朝基石奠定,雄圖偉業指日可待也。

隻是,坐上了這座椅,才發覺該操心的事情太多太雜,精力有限,有些力不從心了。跟著自己起事的夥伴們似乎有了各自的派係,這兩天各個派係之間暗潮湧動,早晚得出事,幸好有楊太、夏誠襄佐,將這股潮湧壓了下去??想想這實在是件令人頭痛的事情。還有,占據的地方多了,大楚影響力大了,可用之人卻捉襟見肘,人才啊人才,太緊缺??

“楚王,昨夜又沒睡好吧??”武陵城尚未攻克,鍾相的“行宮”擇了天子崗一大戶府邸,周圍守備森嚴,進屋這長袍青年二十多歲,麵貌清臒,雙目炯炯有神,卻是無需通報可以自由出入這屋子的。

“早睡早起習慣了??老幺你不也一樣。”鍾相精神確有些許萎靡,“這麼早有什麼事?”

“老幺”,便是義軍二號人物楊幺了,與鍾相結識二十年,乃是生死之交的義兄弟,他在對方的示意下落座,啜了口侍婢遞上的茶水,輕輕放下:“有幾件事稟告。依您的旨意,射殺沈賦的弓箭手賞良田百畝,擢升為飛衛營都指揮使,令人在軍中廣為傳唱??”

“嗯,對於此等有功之士就得多方麵褒獎,提升軍心士氣大有禆益??”鍾相指指對方,不悅道:“你我兄弟,人前喚我一聲楚王倒也罷了,人後仍以兄弟相稱。”

楊幺微微笑笑,籌措著用詞:“我楚軍無往不利,自起義以來占城十九座,俘獲李唐官員無數,像什麼昭憲太後之裔李防、澧州知府黃琮、荊門知軍吳日方這些想殺也就殺了??但澧陽縣令葉佘、桃源縣令錢景向來官聲不錯,在這兩地頗得民心,倒是沒必要去殺??文殊心道祥師是江南名僧、袁顯是江南名士,這二人實在是不能殺??卻還是殺了,這對大楚名聲很不利呀,還望楚王頒發嚴旨,萬萬不可造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