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潮起潮落 雲卷雲舒(十)(2 / 2)

這一打坐瞑想似乎進入了空靈之境,人是呈現睡眠狀態的,卻對周邊發生的事情“看”的清清楚楚,包括巡場官幾次經過皺眉不語(你考與不考,是自己的問題,巡場官可不會提醒你。)的表情都能瞧清,這是開天眼的節奏啊??一直到某一刻“看”到考官貼出詩賦題目,斯斯然醒來,慢悠悠地吃了點食物充饑,這才開始磨墨答卷,也不在草稿紙上書寫,直接在答卷紙上筆走龍蛇:“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予嚐聽人言------《孟子》曰:“行之而不著焉,習矣而不差焉終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眾也。”《中庸》曰:“百姓日用而不知。”皆與此章義相發。民性皆善,故可使由。民性不皆明,有智在中人以下者,故有不可使知者。若在上者每事於使民由之之前,必先家喻戶曉,日用力於語言文字,以務使之知,不惟無效,抑且離析其耳目,蕩惑其心思,而天下從此多故。即論教化,詩與禮樂,終自可知。不由而使知,知終不真,而相率為欺偽。故有所斷,子之本義實為:在上者指導民眾,有時隻可使民眾由吾所指導而行,不可使民眾盡知吾所指導之用意何在。竊以為,此論謬也,此句當解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此“可”為守法善良之義也??”下筆如有神,洋洋灑灑千餘言絕無一絲凝滯停頓,一氣嗬成。

寫完後吹幹墨水,也不檢查,隨手丟在一邊,這才看了看詩賦題目:遊記一篇,五百言上。稍加思索,幹脆一並寫了,題目曰“遊靈山小石潭記”:“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心樂之。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岩。青樹翠蔓,蒙綴搖綴,參差披拂??”抄襲自然是無需費心勞神的,幸好是但凡文科生總得背誦不少名篇佳作,且記憶力一定是不錯的。

兩篇作文隻用了不到一個時辰就完成,這種速度絕對是前所未有的,隨之而來的自然就是??等待,等待貢院大門開啟。等待,絕對是件折磨人的事情。不過也正好可以想一些事情,一些原先計劃著但總覺不夠的事情。

也不知想了多久,院子裏響起了第一聲鑼聲,這在告知考生,離今日考試時間隻剩半個時辰了,三聲鑼響必須停筆離場。當然,這時考完的也可以先出貢院。

鑼聲甫落,乙三房便有人離場。沈睿望了一眼,是那個吉州名人董德元。第一個出考場的無非是兩種人,一種是完全不明題意胡亂答卷破罐子破摔的,一種是胸有成竹自信滿滿的。顯然,董德元屬於後者。呃,這小子是真有兩把刷子??有真才實學的,也夠自負。

沈睿倒是不急,做人得低調哪。殊不知他上午“睡覺”午後動筆一揮而就之後又心不在焉的怔怔出神,早被旁人看在眼裏,本科主考官為此問過巡場官,得知丙四房考生是信州沈睿時,唇角露出絲捉摸不透的笑意,輕輕說了聲:“信州折花郎,好一副臭皮囊??”驚動主考官絕非沈睿本意,還想著要低調些,一直到又有數人離場,才將答卷收好放在書案,悄然離去。

春日時短,天朦朦亮進了貢院,再出來時天色已擦黑。還是外麵空氣新鮮哪,沈睿舒展著身子,用力跺跺腳,驅走殘存的寒意。

考生陸陸續續的出來,過了會,沈慧沈聰沈明徐仁伯幾個熟人相繼而出。幾個人就本科經義題交流著,說起來沈睿不是年齡最長者,但這幾人卻隱隱是以他為核心的,輪到他略略說了說自己文章的立論觀點及闡述要旨之時,皆是凝神細聽。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顯之此文甚善啊,立意新穎,觀點鮮明,且言之有物、言之有據,本科是必中的,就便是陳侍郎點為解元也極有可能??”“陳侍郎”即江南西路本科鄉試主考官、禮部侍郎陳桷,徐仁伯對沈睿的稱呼由“沈公子”而“沈兄”而“顯之”,越來越親近,顯然是將對方視為值得深交的益友。

沈慧幾子微微點頭,深以為然,礙於是自家兄弟,倒也不好明著讚賞。

沈睿笑道:“元傑兄幾時學會奉承了,這可不是你黑臉徐的風格哦??趕緊回客棧吧,我可餓的前胸貼後背了??”南渡前開封府出了個包青天,人稱“包黑子”,沈睿口中所說“黑臉徐”便是源於此,是真真的褒獎。

夜幕降臨,幾人說笑著融入夜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