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潮起潮落 雲卷雲舒(六)(2 / 2)

不過,想來蝴蝶振翅,效因明顯啊。

釀出的酒不再淡出個鳥,茶湯逐漸被真正意義上的“茶”替換,耕作農具經過改良效率有了大幅度提升,呃,一些名篇佳作如蒙塵明珠也驚現於世??好吧,這麼說似乎有些無恥,抄襲,到底是見不得光的卑劣行徑。最最重要的卻是火藥的改良,這是他私底下的動作,保密工作做到了極致,相信沒人會注意到他遊山玩水東遊西逛的表麵遮掩之下在做著的這件事情。在某個偏僻隱蔽之處,幾個師傅醉心於某種新奇事物的研製已有數月,已經初見成效,某種將改變這個時代人民認知的東西不久將會給世人帶來驚喜,或驚懼。他是個憊懶閑散之人,唯獨對這件事上心,認認真真地要把它做好,算是有備無患吧。

飲酒,可助睡眠,但今夜難眠。辛沈二人喝到最後,一個籲歎不已,對時事的憂慮之情表露無遺,一個擊碗而歌,曠達疏狂??但給人“視功名如糞土”的陳同川居然、竟然也要去考本科鄉試?!沈睿承認自己被雷住了。

當朝取仕,除了科舉,尚有蔭補及薦舉兩種方式。所謂蔭補,顧名思義就是因祖先功勳而補官,是為“推恩蔭補”,又名“恩蔭”。至於薦舉,薦舉賢才,授以官職,舉薦的標準一主要是德行、才能,而非全靠家世。蔭補多是授以虛職,簡單來說就是躺在父輩的功勞薄上享清福。而薦舉則多是授以不入流的小吏,難有好前程。

陳亮,曾祖陳知元乾康年間以武弁赴京守禦,隨大將劉元慶死於抗金之戰。但這顯然不足以“恩蔭”。其二十四歲首貢於鄉,旋入太學,卻在青壯年兩次科試未中。但他自青少年便聰穎精明、才華橫溢、誌量非凡,於十八歲考查曆代古人用兵成敗之例,寫下《酌古論》,為當時婺州知府周葵所賞識,譽其為“他日之國士也”,並引為座上賓。後周葵升任參政,聘其為幕賓,“朝士白事,必指令揖亮,因得交一時豪俊,盡其議論”,也便是在此時與辛幼安結識,引為平生知己。但其又認定空談心性的道德性命之學無補於實際,更不能解決抗金統一大計,終究回到永康教書講學。

蔭補沒資格,薦舉不合意,科舉且未中,龍川先生大概是淡了功名之心,遂“道不在於我,則雖仕何為”,講學訪友,自得其樂。隻是,這期間發生了一件事,讓他心境又起了變化。

鼎豐十一年,陳亮參加鄉人宴會,主人在其湯羹中放了胡椒末,同座的人回家後猝死,其家人誣告是陳亮投毒,因此吃了官司,被下大理寺。後因大理寺少卿鄭汝諧在皇上麵前說情,且有辛樞密多方營救,方幸免於難。這次下獄,從表麵看是刑事案件,實則隱藏著政治原因。他出獄後說:“亮濫膺無須之禍,初欲以人殘其命,後欲以受賂殘以軀,拒獄反端,搜尋竟不得一筆之罪??可謂吹毛求疵之極矣。”究其原因,還是實力不夠沒有話語權啊,此誠血訓也。

所謂政治原因,蓋因其所作《念奴嬌登多景樓》而起,“正好長驅,不須反顧,尋取中流誓”,上疏皇帝,建議“由太子監軍,駐節建康,以示天下之銳意恢複。”此疏指陳時弊,觸怒許多官僚,“鷂是在廷交怒,以為狂怪”,“當路欲置我於死地”。一介布衣,妄論國事,開罪眾官,不知天高地厚,豈非作死的節奏?不整你整誰去?

所以,還得有官命在身,得做官,做大官,做位高權重的大官。唯如此,方能施加影響力,能參予決策層,能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譬如抗金。

做官,蔭補行不通,薦舉不如意,還是走科舉這條道吧。雖然已欲知天命,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嘛,也沒什麼稀奇的。他於名間養望多年,學問自是大大的有了,今次決定連考鄉試會試,欲連取春秋之闈,是發了狠,要畢其功於一役呀。

痛定思痛,重走江湖路,有誌不在年高無誌空長百歲??如此一來,雖不在同個考地,某種意義上而言或許自己便要與陳龍川成為“同年”了,這世界??還真是奇妙啊??

不過,沈睿欣賞他。他,是個真人。

隻是,真如辛幼安,也成了稼軒居士。官場,不好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