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備。隨著糾紛的積累,夫妻從隔閡而戒備,俗稱“同床異夢”。戒備的形式,拜物型者多從財產、收支上互相隱瞞,外在型者瞞著對方與異性來往等。為了防備對方抓住把柄和了解事實真相,雙方在經濟、社交關係等方麵戒備,甚至連個人的事業問題、前途問題等也守口如瓶,層層設防像防盜一樣地防備對方。
裂痕。隱秘總有披露的一天。隱秘的披露造成更嚴重的糾紛,便加重戒備;其結果,形成惡性循環,終於出現裂痕。裂痕表現在情緒上是強烈的不滿,表現在行為上是相互的背離。這時,有居住條件的大多分居;無居住條件的,即使同居,也是背靠背,井水不犯河水。
破裂。裂痕越來越大,無法彌補,感情徹底破裂。感情破裂的夫妻,其抉擇的模式大致有三:一是分道揚鑣通過法律手續離婚;二是考慮種種原因,不便離異,隻好湊合著生活,夫妻關係名存實亡;三是感情破裂,無法逆轉,隻是為了折磨對方,拒不離婚,“拖住他(她),不讓他(她)快活”。這種拖累,既愚蠢又不道德,害人也害己。
形於內,則行於外。感情破裂的四個階段,前兩者是形於內,是“因”,一般是屬於內心的活動範疇;後兩者是行於外,是“果”,一般屬於付諸行動範疇。因此,要防止感情破裂,應當在夫妻矛盾發生時調適,把矛盾解決在萌芽狀態。
離婚心理
婚姻是一次夫妻雙方結伴而行的遠程跋涉,路途上經曆的並非全是繁花似錦的春日,金風送爽的秋天,也有陰雨綿綿的夏季和寒風刺骨的冬天。“路漫漫其修遠兮”,難免有的夫妻產生矛盾,爆發戰爭,感情破裂,最終選擇斷絕夫妻情分而離婚。其實,離婚是一種無奈,雙方及子女都要付出沉重的代價。
那麼導致夫妻感情破裂的心理因素是什麼呢?從心理學的視角來看,鬧離婚是夫妻心理期望錯位的必然。期望是一種心理活動,是對未來發展的主觀設計與估計。準備結婚的男女心理上都會有相當的期望,而在婚後或長或短的日子裏,生活現實與心理期望不能合拍,心理上就會產生厭倦、失望情緒,喪失對婚姻的信心,導致離婚。
具體來說,有的夫妻雖是自願結合,但因婚前缺乏深入了解,婚後又沒有注意雙方關係的調適,感到缺乏共同語言,經常出現口角,最終因現實生活與心理期望的錯位而感情破裂;有的夫妻因心理錯位,矛盾日漸突出,一方為尋找精神寄托和心理慰藉而涉足外遇,破壞了夫妻間的凝聚力,從而使對方無法忍受,不再維持婚姻關係;有的夫妻因一方發生某種變故,如出國定居、坐牢,或因夫妻間的私生活不協調,如性欲亢進、無能,背離了原本對婚姻生活的理解和期望,造成家庭悲劇的不可避免。這些因夫妻心理錯位導致的“感情破裂”,有著非常複雜的構成,必須針對具體的婚姻矛盾進行具體的分析。
首先,對於那些感情確已破裂,婚姻確已死亡,徹底沒有凝聚力的家庭來說,采取維持的辦法,隻能像鈍刀子割肉那樣,給夫妻雙方及子女帶來長久的痛苦,而選擇離婚則意味著心理創傷的平複,家庭不幸的結束。然而,這種選擇也常遇到心理障礙的阻力。如有的女性受舊的傳統思想影響較深,有嚴重的自卑心理,認為離婚是被拋棄,麵子不好看。這樣的心理影響,使得她們寧可忍辱負重,逆來順受,也維持表麵的婚姻關係。有的女性對本已死亡的婚姻不抱任何幻想,但為了不讓第三者夙願得償,懷著報複心理,就堅決打持久戰,不離婚。目前,女性的這類自卑及報複心理日漸淡化,好多女性走出了舊傳統的陰影。據有關資料統計,近年來每年有500萬對夫妻離異,其中女性作為原告,主動提出離婚的占75%以上。這說明女性的社會地位有了明顯的變化,她們不再相信眼淚,勇敢地邁出了“休夫”的一步。
其次,當夫妻心理發生錯位,夫妻感情麵臨挑戰時,切不可意氣用事,動輒吵鬧離婚。要深刻地反省自己,努力冷靜地尋找夫妻雙方在心理上可以共同接受的生活支點和感情支點。許多夫妻在婚前都是因情投意合才結婚的,這說明他們在生活上和感情上有著許多支點;但在婚後卻出現了夫妻心理錯位,使得一些矛盾被激化,覺得無法繼續共同生活,提出離婚。對這種選擇一定要慎之又慎,如不確認婚姻已經死亡,最好不分手。
有人將夫妻的心理錯位比喻為行駛著的汽車突然熄火,經過一番檢修,還能行駛如飛。的確,沒有一位司機見到汽車出了故障就把汽車扔掉的。婚姻也是如此,一有矛盾就離婚,未免太草率了!鑒於此,有人建議感情有所破裂的夫妻,麵對夫妻的心理錯位,應該反複思考,細心掂量,充分認識到人無完人,家庭也不是世外桃源。解體一個家庭,不費吹灰之力,而組合一個幸福的家庭卻非易事。
同時,這對孩子來說也是殘忍的,給他們造成的心靈創傷無法彌補。因此有人提出了“試離婚”的建議。即在夫妻正式離婚之前,讓他們分開生活一段時間。既讓他們經受獨立生活的考驗,又讓他們冷靜地反思前段夫妻生活的利與弊、是與非,重新淘洗自己,認識自己,以便重新點燃對婚姻的希望,創造破鏡重圓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