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四章 逃難奇遇(1 / 3)

黃河渡口船來船往,除了少數串親的鄉親,大多是過路的兵士。有的從老槐樹下經過,然後再從九十眼窯院北側路過,朝歡喜嶺走去。有的則反其道而行之。他們穿著灰粗布軍裝或老羊皮襖,扛著長槍或梭鏢、大刀,來來往往,匆匆忙忙。過河來的紅軍要做甚,過河去的紅軍又要做甚,軍事上的事白永和不懂,他想,這就是所謂的遣兵調將吧。

大約過了半月時間,從歡喜嶺上下來一隊紅軍,人不多,牲靈不少,馱著毛褳袋,看樣子是輜重部隊。部隊走到老槐樹下,就歇在那裏不走了。有幾個紅軍朝九十眼窯院走來。白永和看見,慌忙回了窯裏,連鞋也沒顧得脫就上了炕,神色慌張地坐在後炕。

這夥人正是衝他而來。

白永和透過窗戶上的玻璃,看見紅軍進了院,正朝自家窯裏走來。

他本能地閉了眼。心想,紅軍終於上門算賬來了。束手就擒,坐以待斃,我真的就要落這樣的下場?

有敲門聲,並有人低聲問:“窯裏有人嗎?”

柳含嫣聞聽,猶豫了一下,還是把門打開。

門開了,柳含嫣驚奇地“咦”了一聲,外邊也傳來一聲:“嫂子您好!”

柳含嫣看見了誰?是誰在說“嫂子您好”?坐在炕上的白永和好奇地猜測著。

柳含嫣一臉笑容,挑起門簾,請紅軍進家。

柳含嫣說:“永和,你看誰來了?”

白永和這才看清楚,這些不速之客,原來是雙鎖山上有過一麵之交的肖隊長和楊參謀,後邊還跟著兩位警衛。肖隊長和楊參謀進了窯,柳含嫣倒茶續水,忙個不停。白永和叫外邊的警衛進窯裏來,警衛們擺了擺手。

寒暄過後,肖隊長直奔主題:“我不叫您三老爺,那太陳舊了;也不叫您白老三,又太直白了,還是稱您白掌櫃為好。您是商人嘛!我這次來要請您出山,願不願意為我們拾荒?”

“什麼荒?”白永和一頭霧水。

肖隊長是長征過來的老紅軍,雖然盡量說北方話,但不免夾帶一兩句難懂的四川方言,楊參謀跟隨肖隊長多時,大體能聽得懂,免不了為隊長當個“翻譯”。就解釋道:“我們隊長說,您願不願意幫我們幹活?”

“不知是甚活?我能不能幹得了?”

楊參謀說:“要您幹,肯定能幹得了。我們運到渡口很多貨,請您幫我們運過河,我們給您運費。怎麼樣?”

白永和想了想,說:“幫忙可以,可是,我的船讓閻錫山部隊封了後就不知去向,想幫也幫不上。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呀!”

楊參謀說:“這個您不用發愁,我們有的是船,您隻管運貨就是了。”

白永和想起前次分手時說的古道熱腸的話,他得幫這個忙。就慷慨地說:“行。”

楊參謀也痛快地說:“好,一言為定!船工您來找,裝卸貨物由我們負責。”

“什麼時候動手?”

肖隊長說:“二日一早。白掌櫃,告辭!”

“慢!肖隊長,您還沒有吃我的兩碗麵呢!”

肖隊長想起上次開的玩笑,不承想,這個實在的白老三還記著。就說:“麵,您留著,等我們打了勝仗再吃。好不好?”

“好,好。”白永和連連應承。

白永和所以應承這樁生意,不隻是為報紅軍知遇之恩,也是為族人著想。渡口是大家賴以維生的主要手段,自去年下半年封了渡口,靠河吃河的永和關人就斷了奶,有的人家遷了出去,沒有走的人叫苦連天,請三老爺想辦法。紅軍有求於他,正好讓無事可做的關裏人有了一碗飯吃。這樣的好事何樂而不為呢!

柳含嫣似乎想得多了一點。她不無擔憂地對白永和說:“這件事的前因後果你可要想好了,我們給紅軍做事,隻要紅軍坐了天下,就沒說的。一旦紅軍走了,閻軍來了,我們不就憑空擔了一個‘通匪’的罪名?”

白永和說:“什麼通匪不通匪的,別給自家找帽子戴!我是當家的,眾人的眼都看著我,二三百張嘴等著飯吃啊!火燒眉毛顧眼前,至於以後的事,管不了那麼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