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危機四伏:越國占領吳國大片市場(1 / 3)

曆史背景

公元前482年,夫差親自帶領大軍北上,與晉國爭奪諸侯盟主,越王勾踐趁吳國精兵在外,突然襲擊,一舉打敗吳兵,殺了太子友。夫差聽到這個消息後,急忙帶兵回國,並派人向勾踐求和。勾踐估計一下子滅不了吳國,就同意了。

吳國在越國的一連串設計下,陷入危機,尤其是上次那批貨物的賠償,讓吳國公司陷入資金周轉困難。正當吳王號召全體員工“準備過冬”,打好未來一年的“省吃儉用”戰略時,越國又悄然在背後捅刀子了。

勾踐去找春秋銀監會:“你們知道為什麼吳國剛遭遇信用危機就資金周轉不靈了嗎?因為吳王把70%的流動資金都投入股票市場和房地產市場,大肆圈錢,瘋狂熱炒。”

銀監會的調查人員頗感驚訝:“你怎麼知道得這麼清楚?”

勾踐拿出吳國高層的營業報表和資產負債表:“最近兩年來,我一直派人暗中監視吳國,而且我與吳國的高層主管有密切關係。這是他們的公司經營狀況,完全屬實,你們可以去調查,吳國公司內部有不可告人的黑幕!”

調查人員說:“吳王可一直是企業明星,是慈善總會的最大捐助者,對他進行調查,無異於一場輿論地震。我們會暗中收集證據的,希望你能盡可能地提供資料。”

“好的,”勾踐非常願意配合,“我手頭上有很多吳國內部文件,都是關於他們黑箱操作股票市場、控製證券價格、惡意炒高房價的經濟違法行為。”

房地產是經濟社會中的暴利行業,也是新興國家最為重視的產業。尤其在很多亞洲發展中國家,由於經濟不斷發展,工業化程度持續上升,城市化進程不斷深化,農村的大量人口向城市移動,提供了充足的購房需求,所以這些國家通常以房地產業為經濟支撐。

在中國,房屋建設是一項複雜的工程,同時也牽涉到其他幾大相關產業,需要以鋼鐵、水泥、能源為需求的價格拉動,再加上土地掌握在國家政府手裏,屬於絕對的壟斷資源,所以價格容易被人為炒高。

在2002-2007年,隨著全球經濟的火熱擴張,中國經濟也出現過熱增長,其中,房地產無疑是最具風頭、發展最迅猛的。我們回首前幾年,可以看到,當時的國內各大城市,尤其是北京、上海、深圳的房價一路飆升,從數千元迅猛竄到上萬元一平方米的價格,其漲勢令人瞠目結舌。一方麵是房地產商對樓市的大吹大唱,大做廣告,大肆宣揚,另一方麵則是消費者愈發難以承受的高額房貸,年青一代剛剛大學畢業,就成為“房奴”,要為高昂的房費支付一生的血汗。盡管政府年年申明要房地產市場降溫,嚴厲打擊惡炒房地產,但往往事與願違,房價持續上漲的壓力到2008年已經弊端叢生。

在這種高暴力誘惑下,海外熱錢同樣盯上了中國的房地產。據新華社報道,按商務部統計的數據,在房地產市場最熱的2007年期間,僅僅半年,就有上千億美元即近萬億人民幣的惡性熱錢湧入中國,惡炒中國樓市。商務部對其中1209億美元即近萬億人民幣的入境熱錢,至今無法準確判斷其來路。

中國的房地產業可謂是危機重重,而財團們卻在飲鴆止渴。在國際熱錢蜂擁而至的同時,國內房地產商從來沒有閑著,他們哄抬地價、捂盤惜售、囤積房源等惡意炒作行為,更加重了房地產業的畸形發展。據發改委負責人稱:“房地產市場秩序混亂的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房地產市場中侵害群眾合法權益現象依然存在,特別是交易環節問題更為突出。”

那麼,房地產價格是如何一步步被炒高的?讓我們來簡要地分析一下。一般炒作過程如下。

(1)“開發預熱”階段:鑒於發展房地產業見效快、帶動大,地方政府為追求GDP和財政稅收的快速增長,或借城市擴容建設新城之名,或乘舊區改造、動遷之機,大量賣地,先收土地出讓之財,後得房產稅收之利。

(2)“投資火熱”階段:在低技術門檻和暴利的吸引之下,各路資本紛紛湧入房地產領域,許多家電、織造業、紡織業、金融行業,紛紛也拿出大筆資金投資。

(3)“炒賣狂熱”階段:在政府“吹風”、開發商“點火”、中介商“添薪”之下,樓市虛火越燒越旺,炒房族乘勢而生。炒樓結果:窮人補貼富人。

(4)“博傻”階段:不少真正需要房子的中、低收入者成為“博傻”遊戲“最後一棒”的接棒者,而“從窮人口袋裏掏錢”的真正炒家早已脫身離去。

“撻訂潮”正是在此“最後接棒”的背景下釀成。中國土地學會秘書長黃小虎的話頗耐人尋味:“一方麵,普通老百姓的收入很低;另一方麵,開發商暴富,這本身就是一個社會兩極分化的組成部分。房價上漲過快促進了投資、投機活躍,最後的結果實際上就是窮人補貼富人!”

下麵以中國首都北京的房價為例加以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