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危機四伏:越國占領吳國大片市場(2 / 3)

“北京房價和家庭年收入比達到了13:1,這是一個高得離譜的數字。”一位北京市政協委員多次跟蹤調查後得出結論。按照國際評估房價的標準,房價低於家庭收入的7~9倍算是合理範圍,而北京市民每戶的年收入為3.4萬元人民幣左右,房價收入比達到了13:1以上,遠遠高出國際慣例4~6倍。

在北京,要想貸款買一套像樣的房,花掉工薪階層一生的積蓄已是司空見慣。統計數據顯示,北京市三環以內以及亞運村地區的商品房均價幾乎都上了6000元,四環附近的住房也超過4000元。也就是說,買一套80平方米的住房,北京人至少需要付出40萬元人民幣左右。

近年來,大、中城市的購房者發現,越來越多的樓盤開盤之初,售樓部總是人滿為患。其中相當一部分原因是,開發商自己或者委托中介雇人排隊、製造緊張氣氛、哄抬房價。明明有100套房子可售,第一次先拿出20套來賣,給外界留下一開盤就告售罄的熱銷印象;第二次再拿出30套,因為“供不應求”適時提價,刺激人為“追漲”,隨後再聯手中介,將新房變身“二手房”加價出售。售樓部牆上插滿“紅旗”的樓盤表,往往不能反映真實的銷售情況。

房地產商用虛假信息造市,光是自說自話還不靈光,還得請人“抬轎子”。一些房地產商請來某些知名專家,為其“代言”,宣傳房價大漲。

春秋銀監會通過一個多月的明察暗訪,和春秋證監會、檢察院、工商局等機構聯手,審查了吳國公司的資產情況、資金流向問題。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原來,吳國公司通過旗下的各個子公司,在最近兩年時間裏暗中買下大量土地,並蓄意囤積,總和已經超過了驚人的100萬~200萬平方米建築麵積!這些土地儲備掌握在吳國公司手裏,隻有很少一部分用於房地產開發,其他都成為“待價而沽”的囤積儲備,以致造成土地資源稀缺,房產價格更加暴漲。

在勾踐的揭發下,還查出吳王夫差在證券市場有暗箱操作行為,向春秋聯邦貨幣儲備委員會的高層人員行賄、挪用企業巨額資金等經濟犯罪嫌疑的證據。

很快,檢察院就傳票通知了吳王夫差,對他進行暫時拘留。

吳王夫差感到事情有些不妙,不過他還是鎮定地告訴自己:我是商業霸主,什麼大風大浪沒見過,這次一定能從容化解。

夫差臨走前,命令伯嚭嚴密封鎖消息,對外聲稱吳王養病去了。但越王勾踐很快就把這個消息捅了出來,告知了《春秋時報》,不出兩天,各大媒體就蜂擁而至吳國公司,拿著照相機圍追堵截伯嚭:“請問吳王夫差現在何處?為什麼他不出來與公眾見麵?據傳他因涉嫌暗箱操作、違規證券市場被檢察院傳訊了,這是真的嗎?”

伯嚭被記者們擠在中間,又惱火又無奈,他滿頭大汗地推開眾人,大聲申明:“大家不要聽信謠言,這純屬捏造!我們總經理隻是養病去了,過一段時間就會回來,吳國公司一切運轉都正常,請公眾們放心……”

但幾乎沒人聽他的,整個會場裏熙熙攘攘,記者們吵鬧不已,伯嚭滿臉苦相。電視台的直播,讓消費者們大感驚訝:“天哪,吳王竟然被檢察院傳訊了,吳國公司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民眾們都抱著看熱鬧的心理,等待著新聞媒體每天報道,許多人也暫停了購買吳國公司的商品,轉而購買越國、齊國等公司的貨。

伯嚭明顯撐不住場麵:“唉,沒想到今年厄運連連,都是勾踐這個小人在背後搞的鬼,要是伍子胥還在就好了,我不該貪圖便宜……”

但一切都晚了。所有的一切都在勾踐的計劃中施行,勾踐把倉庫裏的產品全部改頭換麵,把原來貼著的“吳氏牌”換回了“越人牌”,迅速推廣到吳國各地區。吳國許多街道上一夜之間就開張了許多越國的專賣店,而且這些專賣店正好在吳國大賣場的對麵,越國的美女業務員們溫柔婉雅,上演著各種新奇的“產品演示”,很快就吸引大批吳國消費者前來,相比之下,對麵的吳國商店則門可羅雀,非常冷清,吳國營業員的眼裏充滿黯然的神態。

正好中秋節臨近,越國公司順勢打出“迎中秋全家團圓,全場七折大促銷”活動,並設有顧客抽獎,一等獎為QQ小汽車一輛,二等獎為IBM筆記本電腦一台,三等獎為液晶等離子電視一台。不僅如此,越國公司還專門與吳國公司對著幹,找了一批當初貼著“吳氏牌”商標的舊式電器,與越國最新款的家用電器擺在一起,以此暗示吳國產品質量差、款式老,越國產品漂亮、實惠。在這種心理暗示下,加上前期新聞輿論對吳國公司的負麵效應,消費者們紛紛搶購越國商品,再也無人理睬對麵的吳國店鋪了。

吳王被檢察院傳訊,越國迅速占領吳國市場,營業額飆升,僅僅過了十五天就吃掉了吳國80%的低端市場和40%的中、高端市場,而且這個趨勢還在迅速增加。越國公司開始大量增設專賣店,招聘大批員工進駐吳國,而吳國公司則隻能通過不斷裁員、縮減生產線來維持開支,兩國可謂天壤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