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王夫差早就想吞並北方的齊國公司,隻是沒有借口。這次聽子貢這麼一說,他很高興,但是他問:“我雖然想兼並北方的齊國,但前幾年因為把越王勾踐放回了越國,現在越國公司發展迅速,如果我此時去進攻齊國,擔心越國會在背後偷襲我。所以,我想先壓製越國,再討伐齊國。”
子貢說:“這不行。越國的實力好比魯國,都是小公司,而吳和齊則是實力差不多的一級強國,是大型綜合集團。如果等大王您擊破越國,齊國也早已拿下魯國了。再說,大王您是以存亡繼絕的名義去救援魯國,現在先討伐小小的越國,會被齊國恥笑,這不是勇敢的表現。真正的勇者不怕困難,真正的仁者不怕一時的困頓,真正的智者不會錯失良機。”
吳王夫差有些被子貢說動了,他本就好大喜功,去攻打齊國是本已有的想法,隻是一時不好權衡。夫差說:“如今我的資金都投在了房地產裏,最近手頭有些緊,不如先緩一緩,等銷售完一期的‘姑蘇小區’再去兼並齊國……”
但子貢勸阻道:“如今,您已是南方最大的商業霸主,北方齊國公司很快就要吞並魯國了,所謂‘唇亡齒寒’,魯國滅亡了,下個目標就是您吳國。難道您能無動於衷嗎?為救魯而伐齊,必能讓其他國家感受吳國的強大而臣服,那麼大王一統天下的霸業就來臨了。”
吳王夫差覺得子貢說得很對,但他畢竟對大局還是深思熟慮,還是不太放心,猶豫不決。
子貢又慫恿道:“如果大王實在放心不下,我願為大王跑一趟越國,讓越王出兵隨大王伐齊,並且為吳國籌集足夠的資金,這樣越國境內就無兵可用,大王也不用擔心勾踐會乘機報複了。”
這下,吳王答應了。於是,子貢又星夜趕往越國,去勸說越王勾踐。
越王勾踐聽說子貢來了,非常高興,親自出城三十裏迎接。
子貢對勾踐說:“我來之前,曾想說服吳王救魯伐齊,但吳王想出兵卻擔心您趁機攻擊吳國,堅持要壓製越國後才肯伐齊,如此,越國滅亡便在旦夕之間。”
句踐歎道:“子貢先生,我曾不自量力和吳爭奪過市場,當年戰敗的慘狀痛入骨髓,臥薪嚐膽十年,日夜寢食難忘、苦心焦思,現在,就算與吳王同歸於盡也心甘情願!”
子貢點點頭說:“吳王好大喜功,最近又熱炒房地產,大肆搜刮中產階級。吳國早已是國庫空虛,涸澤而漁,超前透支了十年的消費額度。這樣的國家隻要稍微遭遇一點金融衝擊,就會危機四伏。我會再去勸說北方的晉國公司,趁齊、吳爭霸時,搶占吳國的市場,那麼吳國必敗。”
越王勾踐再次道謝,采納了子貢的建議。
離開越國後,子貢又來到吳國,對吳王報告越國的態度:“勾踐心甘情願為您籌措資金,並免費為您生產兩個月的‘吳氏牌’產品,以維持吳國的銷售業績和利潤。吳王您放心好了,沒有後顧之憂,完全放開手去兼並齊國公司。”
在子貢的連環巧舌之下,吳王夫差利令智昏,得意忘形,仿佛覺得魯、齊國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便下令用所有資金衝擊齊國的證券市場,並大量拋售齊國貨幣使齊國彙率下挫。齊國也不甘示弱,在外彙市場上大量買進,抗衡吳國,並且開始降價促銷,爭奪吳國的市場,雙方打得是硝煙彌漫,血肉模糊,難分難解。
在吳、齊兩國交戰之時,子貢又趕往晉國,對晉王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今吳、齊兩國爭鬥霸主之位,若齊王獲勝,越王勾踐則一定會乘機洗雪會稽之恥;若吳王獲勝,一定趁勢加兵於晉國。兩種結果都會削弱您晉國的勢力,對您不利。”
晉王大驚,問子貢:“那怎麼辦才好?”
子貢說:“應該調集所有資金和商品,做好備戰準備,以逸待勞來應付強敵。”
於是,晉國公司也卷入了這場企業大戰。齊、吳、魯、晉四家公司,相互混戰,實體市場上的價格戰、股票市場和外彙市場上的拋售戰,打得是如火如荼,不可開交。吳國損失慘重,吳王夫差大呼:“我上了子貢的當了!齊國和晉國一起來打我!”夫差轉而向越國求援:“勾踐,快給我準備充足的資金和商品,讓我渡過難關,我不會虧待你的。”夫差與齊國、晉國坐上了談判桌,兩方都欲圖收購對方。
勾踐躲在吳國身後,陰冷地笑著,這樣一個天大的好機會,他怎麼會放過呢。勾踐開始了他的複仇計劃……
現代啟示
良好的口才往往能助一臂之力。在商業談判中的優秀口才在於擺出讓對方無法抗拒的事實和利益來促成自己期望的結果產生。因此,有效的說服首先在於對雙方情況的了如指掌,其次是對議題及大局勢的深刻理解,再次是洞悉對方心理變化的觀察力。結合這些,一場對自己有利的談判就極有可能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