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導讀
範蠡、西施、文種等人不斷地將其智慧灌輸到越國的發展決策中去,在這些人的帶領下,越國突破了瓶頸,從而逐漸強大。
麵對僅剩的超級大敵——吳國,勾踐必須開始準備進攻。經過再三權衡,範蠡和文種仍然建議先從內部入手,離間吳國,造成內亂之後,麵對外敵自然無法全力以赴地反擊。
可惜伯嚭實在是個貪圖利益之人,加上昏庸的楚平王,無奈伍子胥以一人之力根本無法扭轉越國重重勢如破竹的攻勢。在經濟危機的大背景下,越國誘引吳國瘋狂投資房地產,造成資產結構嚴重失衡,背後一刀,了結了這個一度最為強大的集團。
經濟危機時,受到最嚴重打擊的必然是逐利的投機者。在發生危機時,不確定性會以非常極端和誇張的程度無限擴展,從而使得再多的財富也可能瞬間蒸發。企業的命脈決不能建立在高風險的機製之上,不能建立在投機的財務基礎之上,而必須尋求一定的穩定性和可控性,否則就如雷曼兄弟公司、AIG等巨型企業一樣,在危機麵前也難逃轟然倒塌的命運。
越國在獨霸全局、登至頂峰時,有人看清了將來的險峻,安然全身而退,享受平靜生活;有人則自命不凡,仍欲圖權圖利,遭遇滅頂之災。有時候,人真的需要知足,事業不能夠帶來終生的幸福,在功成名就後去體悟美麗的生活,才是最為愜意和明智的選擇。
曆史背景
公元前484年左右,越王勾踐蓄勢待發,細察吳國行為,已知夫差誌驕意惰,於是前往吳國:“我國缺糧少食,請給予資助。”借以探測吳王是否全然喪失理智。吳王又一次不聽伍子胥的勸阻,毫無介意地借給越國一萬石糧食。伍子胥憤然地說:“大王不聽諫阻,不過三年,吳國必被越國攻破,使得大好河山淪為丘墟!”太宰伯嚭收受了越國的好處,便向吳王進讒:“伍子胥怨恨大王,貌忠厚而實殘忍,如不防範,後必為亂。”吳王夫差已腐化墮落,忘記了當年伍子胥的功勞,隻剩下對伍子胥的怨恨,於是下令將伍子胥關入大牢,最後賜他一柄寶劍,命他自殺。
伍子胥自殺前說:“請把我的頭顱砍下,掛在姑蘇城牆上,我要親眼看著越國的軍隊攻滅吳國!”伍子胥死後,吳王更加墮落,吃喝玩樂,吳國陷入經濟危機之中。三年之後,越國人攻入吳國國都,滅亡吳國。
越國的進一步發展,擴充了規模,勾踐公司的資產在短短三年間增加了10倍,越國的產品也由當初的低檔上升為高檔消費品。勾踐內心希望擊敗吳國的願望越來越強烈,每個月度大會上,他都要拿出自己公司的業績和吳國業績相比較,對大家說:“看看!這個月我們的利潤又趕超了吳國,要吞並它是指日可待了。”
但是,範蠡和文種再次勸阻了勾踐。
範蠡說:“吳國現在的發展速度雖然落後於我們,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吳國是體型巨大的駱駝,我們還是一匹正在成長的駿馬,還需等待時機。”
勾踐有些耐不住:“上次你們勸我,說是要請孔子打造品牌效應,我采納了,如今我們的品牌影響力已經遠遠擴大到其他國家,趕超吳國,為什麼還需要我等待?我已臥薪嚐膽十年了,人生能有幾個十年?”
範蠡說:“如果直接與吳國抗衡,我們定會拚得兩敗俱傷,殺敵一萬,自損三千,我們之前的血汗大半都會被消耗掉。這樣的代價,即使戰勝了吳國,難道我們會很劃算嗎?”
勾踐沉默了。
範蠡拿出《孫子兵法》:“這本書的第一篇《計篇》開頭就說得很明白: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意思是說,凡用兵作戰,在對付敵人時,是關係到國家、生死、存亡的大事,一定要考慮周到,計算全麵。”
勾踐說:“範蠡,你現在對孫武的兵法很有見地啊,吳國人的兵法寶典,竟然被我們越國人拿來學習了。”
“那當然,孫武是古往今來的戰略營銷大師,他的智慧所向無敵。你看,《計篇》這段話非常經典: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擾之,逸而勞之,親而離之。”
勾踐仔細聽著,問:“有些道理,能不能詳細說明?”
“意思是說,商場上用兵,需要用‘詭計’欺瞞對手,製造假象。有能力時故意表現得很無能的樣子,有價值的故意裝成沒有價值;如果對手喜歡貪利,就用各種誘惑去引誘他;如果對手陣營內部混亂,我們就趁火打劫;如果對方實力雄厚,我們就避開鋒芒;如果對方很容易憤怒激動,就要製造事端激怒他;如果對方內部團結一心,就要想法離間他們的關係。善於運用‘陰陽’之間的這種相反相成、此消彼長的關係來分析戰爭中的剛柔、奇正、攻防、主客、虛實、勞逸諸種矛盾因素,有的甚至直接運用《周易》來推演兵法。”
“你說得很對,”勾踐讚成,“當初我們在吳國時,就是這樣誘惑夫差的,正是用他們的《孫子兵法》,以彼之道還施彼身。”
兩人正探討著計策,這時文種跑進來了,拿著一份文件,興衝衝地大喊:“好消息,好消息啊!”
勾踐和範蠡瞪大眼睛看著他。
“快看,我們的商業間諜剛從吳國獲取的內部文件!”文種攤開一遝紙說,“昨天上午,吳國高層發生變動,吳王夫差宣布,撤銷伍子胥的一切職務,將他暫時降為普通員工,同時升任伯嚭為營銷總監!”
勾踐欣喜地搶過文件,認真地看了一遍:“太好了!天助我也,伍子胥一定是因為與夫差不和,被撤了職,從此吳國少了一個真正的人才,為我們的道路掃清障礙。”
範蠡也很高興,分析道:“伍子胥是吳國最具實力的人物,他下台了,被伯嚭頂替。伯嚭這個人的弱點很明顯,才能平庸,我們可以利用這個機會,麻痹吳國,一步步削弱它!”
話說此時的伍子胥,在吳國受到夫差冷落,又遭受伯嚭排擠,心情鬱悶,屢屢勸誡夫差不聽,最終導致夫差大發雷霆,一怒之下撤了伍子胥的職務。由於備受精神壓抑,伍子胥一病不起,加上這麼多年來拚命工作,勞累過度,當天夜裏疾病發作,送往醫院,好不容易第二天才搶救過來。醫生診斷,伍子胥患有嚴重的心肌梗塞和慢性心髒病,尤其最近情緒不穩定,病情加重,需要長時間臥床休息。無奈之下,伍子胥黯然地接受了吳王的職務撤銷,從此與病痛為伍,天天服藥。一位商業英才,在年富力強之時轟然倒下,是吳國成就了他的功業,也是吳國毀了他的健康……是耶非耶?人生在世,世事難料,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一切都在冥冥之中似有定數,又豈是身處迷局中人能夠看得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