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背景
孔子是春秋時期最著名的儒學家。當時,孔子率弟子周遊列國,也去過吳越之地。孔子的“儒”文化博得了諸侯們的大力讚賞,但同時,因為爭霸不斷,諸侯們更願意采用“縱橫之術”、“兵家”。
越國公司的發展非常迅猛,占領了春秋大地上的許多中、低端市場。一年之後,越國公司的資產淨額增加了三倍之多,越國也成為《福布斯排行榜》的新銳,備受媒體青睞,《春秋時報》、《南方晚報》等報社紛紛報道,稱勾踐是一名“富有傳奇色彩的偉大草根創業者”,春秋中央電視台還專門為他做了一期節目,名為“兩度沉浮,臥薪嚐膽,越王勾踐的傳奇人生”。
在這些宣傳效應下,勾踐內心膨脹的欲望也隨之愈發強烈。他站在春秋地圖前,得意地盯著吳國的版圖,對範蠡和文種說:“這麼多年來,我備受吳國的欺辱,如今公司發展壯大,我一定要擊敗吳國的商業地位,找回我昔日的尊嚴。”
但文種和範蠡卻並不同意這時攻擊吳國。
文種的理由是:“吳國依然是龐然大物、商業帝國,擁有壟斷地位。我們剛剛成長起來,實力不夠雄厚,還需等待時機。”
範蠡則說:“論營銷網絡、產品質量,我們都不輸於吳國,但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品牌,我們尚未獲得優勢。吳國公司的品牌力量強大,輻射範圍很廣,在中原各國隻要說到高檔家電,人們都認準‘吳國’;而我們越國的影響力遠遠不夠,隻能在江浙周邊地區擁有消費群。”
勾踐聽了,默不作聲。他已經忍耐了吳國很多年,一心想要報仇,但聽完範蠡、文種的話,他也知道,越國如今尚不能抗衡吳國。
範蠡對勾踐說:“為了打造我們公司的文化品牌,我已經請了齊國大學的文化學者孔子來越國,為我們出謀劃策。”
“是嗎?”勾踐有些驚喜,“孔子可是齊、魯兩國的文化大師,他的‘儒學’造詣非常深,在全社會有廣泛的影響。孔子的文化影響力可是非常之大啊,有了他的鼎力相助,我相信越國又能上一個新台階。”
文種也很興奮:“孔子是齊魯大學最知名的學者,我平常就愛看他寫的《春秋》,我很崇拜他。這次他來越國,我一定要多向他請教些問題。”
幾天之後,孔子帶著他的學生子貢、子路等人乘飛機飛到了越國。越國全公司員工出場,熱烈歡迎文化大師的到來。越王勾踐親自迎接,為孔門師徒接風洗塵,在會稽山下舉行了一場“孔子文化講座”,吳、越江浙一帶的人們都聞風而來,傾聽這位大師的演講。
孔子如今已是六十歲的老人,他年輕時就學富五車,博古通今,自創“儒學”門派,奔走於春秋列國。他的足跡遍布晉、齊、魯、衛、宋、陳、吳、楚等大大小小十幾個國家,他的學說也成為當時人們追捧的對象。孔子溫文爾雅,寬厚大氣,他有門徒三千,“七十二賢人”,尤其是他最青睞的十位弟子被人稱為“孔門十哲”,子貢、子路、顏回等人都是他最喜歡的弟子。
在歡迎大會上,孔子說:“如今天下競爭激烈,各國之間為了爭奪利益,用盡各種手段、伎倆。其實,他們是在舍本求末,卻忘了最根本的本源——品牌影響力。”
勾踐很謙虛地問:“孔先生,怎麼才能塑造一個企業的品牌呢?”
孔子捋著胡須,從容不迫地回答:“品牌,是一種無形的力量,也是人們心目中認定的一種影響力。我舉些例子吧,比如,說到酒業,人們就會自然而然地想到‘五糧液’和‘茅台’,說到運動服裝,人們就會想到‘喬丹’和‘李寧’,說到電冰箱,人們就會想到‘海爾’,說到電視機,就會想到‘TCL’,說到快餐,就會想到‘肯德基’和‘麥當勞’,說到聊天軟件,就會想到‘騰訊QQ’和‘MSN’……這些品牌,已經深入人心,它們的影響力遠遠超出了其本身價值,從而使得自己企業的發展走向規模化。”
這時,坐在一旁的徒弟子貢說:“這正如我們老師孔子一樣,他的‘儒學’品牌已經傳遍大江南北,無人不知。所以我們能夠周遊列國,門徒也發展到了三千之多。”
子貢很會說話,既延伸了孔子剛才話語的意思,又恰到好處地恭維了一番老師。孔子笑笑:“我這個弟子,頭腦靈活、口齒伶俐,真是個難得的人才啊!”
子貢對孔子說:“老師,您教導了我二十年,在今天的品牌討論會上,不如我來為您闡述一下對越國品牌塑造的看法。”
孔子微笑地看著子貢:“好!我年歲大了,說話有些緩慢,你不妨與越王勾踐、範蠡、文種等人多探討交流一下,他們也是當今的英才呢。”
子貢拿出一張表格,放在幻燈片上,向越國公司員工們講解:“大家看看,我這裏給消費者劃分了等級,低等、中等、高等。其實,品牌的作用,就是把消費者等級化,不同的消費群,麵對不同的品牌定義。”
“如果針對中、低端的農村市場,去用陽春白雪的論調講述一個品牌,目標顧客一定會頭搖得像撥浪鼓一樣,因為那不是他們的溝通語言;如果針對高端的都市白領或金領階層,卻用下裏巴人的溝通方式去打招呼,定會招致他們的鄙夷之態。品牌的形象塑造即是如此,每一個消費人群都會有其群體性溝通語言。如果出現品牌文化與消費者的溝通錯位,就會導致品牌經營的失敗。在市場中,相對成功的品牌無論是貴族式的極度奢華還是布衣式的平民交流都讓企業各得其所,在群體文化範圍內進行著品牌的耕耘和收獲。”
這時,文種問道:“子貢先生,您可以舉些例子,具體說明嗎?”
子貢點點頭:“拿法國歐萊雅品牌打比方,這個化妝品王國,成功的經營讓其每一個產品都在適宜的群體範圍內建立了領導型的品牌形象。據我所知,歐萊雅在進入中國市場之初,將具有一定經濟能力、年輕時尚的都市女性作為目標群體,並按照消費能力進行了詳細劃分:在護膚品行業,處於頂級品牌的護膚品為HR(赫蓮娜);二線品牌為Lancome(蘭蔻),Biotherm(碧歐泉);三線或三線以下產品有Paris L‘oreal(巴黎歐萊雅)、Garnier(卡尼爾),之後還有收購的國內品牌羽西、小護士;同時在藥房專銷的護膚品牌還有’薇姿‘與’理膚泉兩個品牌。各個品牌均對相應的群體進行了適宜的文化和情感溝通,給予消費者心理和價值觀念上的認同,銷售盛況有目共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