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蘇州遭遇圍剿的“蘇阿姨”,就這樣漸漸在蘇州周邊“柳暗花明”了。
不久後,李小明驚奇地發現來自蘇州的訂單漸漸多了起來。原來,超市最早是隨著麥德龍、家樂福進駐上海而開始興起的,蘇州最早的超市老板幾乎全都去上海取經,結果發現上海的大小超市都擺著“蘇阿姨,”回來後就來訂貨了。
不走尋常路,李小明嚐到了甜頭,開始樂此不疲。
環顧國內,思念=水餃,三全=湯圓,龍鳳=水餃,灣仔碼頭=高檔水餃湯圓,“食品中的主食是消耗量最大的,而主食中的餃子湯圓是南北通吃的,所以大品牌都死盯不放。”
餛飩最大的消費區在華東,李小明開始大打“蘇州”牌。
“蘇式食品是蘇州四大文化支柱之一,是我國傳統食品類別中重要的一支,以講究選料做工、色香味形在華東一帶有很高的認可度。”在“蘇阿姨”旗下,有許多極具蘇州特色的糕點菜品,多達40多種,但銷售額卻隻占“蘇阿姨”的20%,作用則是為了烘托“蘇阿姨”的蘇式氛圍,加深人們對“餛飩華東造”的印象——如今,即使是三全的餛飩,也無一例外地在包裝上醒目地標注“上海餛飩”的標簽。
因為消費量小,在三全,餛飩隻有14克左右的三四個品種,顯然餛飩隻是速凍食品巨頭眼中的“雞肋”。但在李小明的“蘇阿姨”旗下,從3.5克到20克,從素餡、肉餡、三鮮餡到紅油,一共有30多個品種。
在他的銷售棋盤上,70%是跟隨三全、思念輸往商店、超市,另外的30%則是輸往農貿市場、快餐公司、酒店、學校等。“大超市賣場的進場費和高扣點,並不適合中、小品牌全身心投入,但在江浙滬一帶的農貿市場,我的末梢神經卻要比他們敏感很多。”對於快餐公司、酒店、學校等,李小明巧妙地以蘇式菜品和糕點為切入點,推進蘇式餛飩,因為這樣,酒店就可以節約一個糕點雕刻師傅,學校也可以獲得適合學生營養搭配和地方口味的專業營養餐。
“餛飩=蘇阿姨”,在隻占速凍食品行業11%份額的速凍餛飩中,蘇阿姨已經占據了全國半壁江山。
聽完孔子的故事,勾踐請教道:“孔老師,您強調了‘特色’這一文化要素在企業品牌中的效果。金嗓子喉寶打的是‘傳統中醫’的文化品牌,蘇阿姨餛飩打的是‘蘇州特色小吃’的文化品牌——那麼,對於我們越國來說,文化底蘊該如何挖掘呢?”
孔子語重心長地說:“越國地處浙江,山清水秀,魚米之鄉。應該在你們的產品中宣揚越人清新、自然、頗具江南水鄉風味的特色,而且我聽說你們公司的西施是人盡皆知的‘形象代言人’,她完全可以成為越國的品牌塑造。”
勾踐點點頭,繼續問道:“那麼如何把文化與我們的家電產品聯係在一起呢?”
孔子拿出自己的《春秋》:“就好比我這本書一樣,文化是無形的力量,需要從公司的每個員工、每個細節一點一滴地培養,熏陶出整個氣氛,最終才能反映到產品上,讓消費者們感受。你們越國經營的空調、彩電,可以用越國特有的青黛色包裝,並加入越國的特色的龍井茶香,並用越國溫柔婉雅的女子作為宣傳——總之,一切都打‘越國特色’,這才是你們文化品牌的根基所在。”
子貢在一旁搭話:“正是,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比如,我們山東大曲酒,就是山東人豪爽的象征;山西的老陳醋,就是山西人堅韌倔強的展示;東北長白山的蛤蟆油,正好映襯了東北雪地的野性與淳樸。你們南方的吳越之地,恰恰需要打出自己‘江南風味’的文化底蘊。”
勾踐不住地點頭,今天的討論會讓他的思維大開。文種和範蠡也覺得學到很多知識。
越國公司上下進行了為期一周的“文化品牌塑造課程”講座,由孔子以及他的學生子貢、子路做專題演講。與當初吳國崛起時聘請孫武作為營銷大師類似,今天的越國,在蓬勃發展時期,選擇接受孔子的文化品牌塑造,從上到下都經曆一場“頭腦風暴”。在不斷的交流中,南方的越國領會到孔子帶來的北方思想的融彙,撞擊出新的思想火花,整個越國公司掀起了一場“孔學熱”。
勾踐感到,越國公司真正開始從內心深處培養出一種文化積澱的自信,而不再僅僅是當初單純的製造、模仿產品。勾踐意味深長地對範蠡說:“範蠡,你的眼光比我看得遠,能夠請孔子來改良我們越國人的思想,跳出簡單的產品製造,上升為品牌文化影響力。”
在範蠡、西施、文種等人的努力下,越國公司開始大打“品牌”戰略,從產品性能、色調、宣傳用語以及服務特色、形象代言各個方麵,進行了一係列更新換代。
經過兩年多的努力,越國產品全麵一新!當新產品上市時,消費者們都大吃一驚,他們被越國的“江南水鄉牌”風格的家電產品所震撼、吸引,在使用空調、電視、手機時,親切感受到別具特色的江南特點。越國產品開始走出本地,延伸至吳國、齊國、晉國、魯國、衛國……遠銷海內,聲名日漸大起來。
現代啟示
我們生活中充斥著太多的品牌,而真正讓人印象深刻的,在各種產品領域裏一般僅兩至三個。品牌並非是電視廣告的頻繁“轟炸”而創造出來的。雖然通過反複的廣告能夠讓人們知曉一種產品的存在,也可能讓人們在購買時嚐試使用,但是如果品牌沒有深度,則不可能具有長久競爭力。廣告一旦停歇,這種所謂“品牌”就最多隻能停留在人們的回憶裏。要打造強勢品牌,一條有力的途徑就是增加品牌背後的文化內涵,讓某種品牌與一種生活方式、與一種心理特點等深層次的文化因素緊密相關,才有希望創造出真正的品牌。
中國有深厚的文化,也是為很多外國人所癡迷的。欲衝向世界的品牌都應該有一個能夠讓世界銘記的特點。但是,諸如被批評的青島啤酒,雖然已經走向世界,卻仍然隻有極低的知名度,正是其英文名(Tsingdao)難以體現國內或國外所熟知的文化,沒有內涵的品牌難以創造佳績,這是一次次被驗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