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山寨”產品:換一種思維改變營銷策略(3 / 3)

派克公司的思路迅速轉變,采取了兩項戰術措施。首先,消減產量,將原來的銷售價提高了40%,在外觀製作、材料選取上更加精益求精;其次,增加廣告預算,加強宣傳以提高派克鋼筆作為社會地位象征物品的知名度。

派克公司開始注重品牌和形象,盯上了英國女王。因為女王是英聯邦的元首,其所用物品無不顯示其地位的高貴。因此,其用品的商標及生產廠家也就打上了高貴的烙印。馬科利深知這一點,他殫精竭慮,絞盡腦汁,與英國皇室打上交道,認識了女王陛下,讓派克鋼筆獲得了伊麗莎白二世所用筆的資格。

結交上了英國女王,就等於擁有了一張最具實力的通行證。無形之中,“派克”形象在人們心目中獲得提升,產生了價值認同感。馬科利的戰略目標悄無聲息地實現了。1989年,派克鋼筆又一次提高了售價,昔日以實用為標誌的派克鋼筆沒落了,新的派克鋼筆卻以高品位、獨具氣質為標誌誕生了,派克公司又一次重新複活,占領了市場。

勾踐對文種說:“你的故事針對的是‘高端用戶’,我們現在是‘山寨工廠’,這是風馬牛不相及啊!”

文種搖搖頭:“不,雖然我們與派克公司的發展方向不同,但其中道理是相通的。派克公司通過各種途徑、廣告、銷售策略走向‘高端市場’,最終成為高檔品的代名詞;而我們越國公司,也需要通過各種途徑、策略降低成本,打入低端市場,使我們的產品成為‘價廉物美’的代名詞。二者的本質是一樣的。總之,一定要打造出品牌的形象,必須讓自己的某一種品牌在消費者的腦中變成某種事物或感受的代表,這樣才能創造長久穩定的市場。”

春秋時期,市場競爭異常激烈,各國之間用盡各種方法發展公司,可謂是明爭暗鬥、爾虞我詐。在吳國壟斷所有高新技術的同時,許多小國隻能劍走偏鋒,繞開吳國的技術壁壘,尋求“組裝手機”、“廉價手機”、“山寨產品”等中、低檔產品,挖掘低層消費者。這是“適者生存”,盡管勾踐內心不願意,但他終歸隻是個民營企業小老板,他必須接受這樣一個事實:在弱肉強食的競爭下,不搞點小動作,恐怕是無法存活的。

勾踐左思右想後,終於決定開起“山寨工廠”。於是,在文種、範蠡的協助下,越國公司開始轟轟烈烈做起“山寨產品”的生意來,他們避開吳國公司在大城市的市場,聯合魯國、宋國、衛國等一些中、小廠商,形成了一條自己獨特的“山寨產品”生產鏈,從原材料、芯片、硬件、銷售一條龍,通過其他小工廠的廉價器件的組裝,打擦邊球,大大節省了成本。很快,越國公司竟然盤活了資金,轉而進攻中、小城市,乃至農村市場。

“農村包圍城市”是文種根據現狀提出的市場策略,他分析道:“這既可以有效避開與吳國、齊國、秦國等大型品牌之間的直接競爭,也可以利用功能強大價格低廉等優勢對抗國產大廠。由於客戶群潛力巨大,因此盈利能力絕不輸於這些大型品牌。”

在文種的市場調查中,發現學生、低收入打工者比較容易接納“山寨手機”,這也說明“山寨手機”還是有其存在的市場空間。

勾踐、範蠡也同意文種這個決策,三人在辦公室裏仔細商量。

文種打開他的筆記本電腦,敲出顧客的數據:“在中、小城市和農村市場上,消費者往往更加注重手機的功能、外觀,對品牌的訴求相對較低,這讓我們的‘山寨手機’看到了機會。盡管吳國、齊國等大國常常指責我們的手機產品是”黑手機“但既然有消費者的歡迎,供給就自然是源源不斷,也讓吳國這樣的大公司無可奈何。”

“很好,”勾踐拍拍文種的肩膀,“讓那些壟斷大公司去說好了,我們堅持走自己特色的發展道路,摸著石頭過河,不受他們的限製!”

“對的,我也同意我們走自己特色的道路,”範蠡接著說,“文種對市場產品導向的劃分很明確,這是他的強項。我希望我能在營銷方麵做些努力,以配合文種一起打出‘山寨牌’的影響力。”

勾踐充滿希望地看著範蠡和文種。

作為越國公司的營銷策劃人,範蠡自然是製定決策的。他在定位低價的“山寨手機”時,一方麵推行“壞了就換新的”、“價格超低扔了也不可惜”等廣告策略的同時,還同時推行“體驗式營銷”,讓消費者以較低的成本去體驗使用,讓他們感受到“山寨手機”的功能和服務,體驗好後還可以參加“贏利計劃”,比如,購買一部“山寨手機”可以獲得一個“分享優惠卡”;將卡片介紹給朋友購買“山寨手機”,在獲得價格優惠的同時也可以獲得一部分的現金補償,這個計劃絕對是誘人的。通過這樣的體驗營銷以及明顯的優惠活動能夠迅速搶占低端市場,而這部分市場是大型品牌遠未開發出來的一塊。

很快,在範蠡和文種兩人的協助下,越國公司由這條“非主流渠道”發展起來,經過一段時間對廣大農村及二、三級市場的“精耕細作”,“山寨手機”竟也站穩了腳跟。

一年之後,越國公司積累了原始資金,工廠、設備也開始複蘇起來,所有的廠房裝飾一新,有了欣欣向榮的氣象,員工數量也增加了數倍之多。勾踐原先沉悶的心情也越來越開朗,他笑著對範蠡、文種說:“當初多虧聽取了你們倆的建議,通過這種非正規的‘遊擊隊’,果然走出了一條成本低、實惠的發展道路!”

但這時文種卻說:“我們通過這種方式進行了原始積累,資金規模已經達到一定程度了,不能再沿著這條非主流渠道走下去,該加入‘正規軍’了。”

越國公司如何開始加入“正規軍”呢?

現代啟示

“山寨產品”是近年來頗具爭議的流行詞語,它一方麵代表著非正規、非主流,另一方麵有著獨創、廉價、低檔、模仿的特性。“山寨”的出現是在經濟時代自由競爭下出現的一個新現象,它靈活、善變、成本低,如今被廣大中、下層消費者所認可,也逐漸被精英壟斷階層所寬容接納。所謂‘貓有貓道,狗有狗道’,許多中、小型廠家正是通過這種“非主流”渠道成長為大公司,盡管在法律上還存在不清晰的定義,但“山寨”現象會在今後的社會中發揮其特有的價值,與之相匹配的“山寨明星”、“山寨鳥巢”、“山寨版百家講壇”、“山寨春晚”等文化現象也孕育而生。這種依附借用原版的影響力,從而繼續延伸擴大原版潛力的方法,在銷售中往往能夠在細分市場上被非常有效地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