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苦肉計:勾踐成功離開吳國(3 / 3)

伍子胥懵了,不知道最近兩個月為什麼會出這麼多事。作為公司的直接負責人,他此時就像一個救火隊員,手足無措地到處救火!他要安撫員工們的激憤情緒,又要麵對媒體咄咄逼人的質問,還要嚴格審查車間的哪個程序出錯。在事故爆發的頭幾天裏,伍子胥大腦昏亂,應接不暇,可是,盡管他努力要改善公司形象、挽回損失,卻總是又有新的問題產生,而且一次比一次更擊中要害!伍子胥有些困惑: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他感到自己的身後似乎有一隻無形的手,在引導著這一切。他在明,對手在暗,如今,除了有招架之力,根本無法還擊,也找不到任何線索。這一次,伍子胥感到前所未有的驚慌。

事實上,當然是勾踐和範蠡在背後一手操作,掀起一層又一層巨浪。範蠡對勾踐說:“這些手段其實陰暗,背後算計敵人,不過,非常時期需要非常手段,當初是吳王對我們用陰的,我們也隻是還以顏色罷了。”

緊接著,範蠡又暗中讓人在某大型網站上發表言論,以“吳國公司員工”的第一人稱身份發布文章,“揭露”吳國公司內部的黑幕,文字言之鑿鑿,真憑有據,甚至對公司大、小主管指名道姓,不由得人不相信。很快,網上出現了一邊倒的傾向,各種文章如《一個吳國公司員工的被剝削經曆》、《我被吳國公司欺騙了,我有話說》、《你所不知道的觸目驚心的吳國公司黑幕》……這些文章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不知道是誰發表的,但謠言一起,便滿城風雨,整個互聯網世界炸開了鍋,將吳國公司推到了風口浪尖之上。在這種輿論壓力下,工商局、稅務局聯合來查問吳國公司,檢察院也開始暗中關注吳王夫差,銀監會、證監會相繼審查吳國公司的資料。

在社會各界,“受傷”的勾踐自然成了人們關注的對象,網上關注他的傷勢如何,是否受到吳國公司的約束。在強大的社會輿論下,總經理夫差不得不親自出麵,看望勾踐,並宣布承擔勾踐的一切治療費用。夫差力圖保持自己親民形象,邀請當地電視台為吳國公司做了一次正麵宣傳的專訪,還親自去醫院看望受傷的勾踐,又是送花又是送藥,希望能挽回公眾形象的損失。然而,很快,網上又爆出內幕,說當年正是因為夫差用不正當手段欺騙勾踐,導致勾踐的越國公司破產,然後惡意兼並越國,所以才會有勾踐在吳國打工、屈辱三年、受到工傷的結果……但夫差在網上看到這則消息時,大驚失色,一時間癱坐在沙發上。“內幕”越挖越深,“爆料”越來越多,記者們興奮極了,發現這是本月度最有價值的熱點新聞,都拿著相機和話筒,紛紛堵在吳國公司門口,要找總經理夫差問個究竟。

吳國公司辦公室裏,夫差又鬱悶又惱火,訓斥著伍子胥:“你是怎麼搞的?那個勾踐在銷售部好好的,你偏要把他弄到初級品車間去,這下可好,他受了工傷,頓時成為社會輿論關注的熱點!網上到處都是對我們公司不利的言論,讓我防不勝防!”

伍子胥也慌了神,他不知道事態竟發展得這麼快,一次簡單的工傷竟能被捅到《春秋時報》上大肆宣揚,而且為什麼網上會迅速出現這麼多不利言論呢?

“吳王,我認為這其中肯定有鬼,有人暗中在網上散布謠言輿論,挖出我們很多內幕消息。”伍子胥提醒夫差。

夫差點點頭:“我也隱約覺得有點問題,可是我們在明處,對方在暗處,根本查不出來,也沒有時間查!”

伍子胥說:“我懷疑是範蠡和勾踐自導自演的一出戲!應該嚴密封鎖,派人監視他們。”

但夫差很生氣,他瞪著伍子胥:“你還有完沒完?難道還不怕事情鬧大?勾踐現在是全社會同情的對象,重點關注,我們怎麼監視他?為今之計,最重要的是穩定局勢,澄清輿論,維持住我們公司的形象!我們要對勾踐的工傷表示關心和慰問,不要再讓那些記者們鑽空子了!”

“可是,勾踐畢竟是我們吳國的員工,我們有權處置他。”

“夠了夠了!”夫差對伍子胥非常不耐煩,“網上已經爆出內幕,說當年我們怎麼整垮越國公司,害得勾踐工廠倒閉。這種言論一旦點燃,對我們簡直就是品牌形象的徹底摧毀。我可不想因大失小,我決定了,等勾踐的傷勢好了,就準許他返回越國公司,給予他自由。”

“什麼?”伍子胥驚訝,“這可不行!這是放虎歸山!”

“什麼放虎歸山?勾踐如今對我們已不存在任何威脅了,無須擔心。現在最大的威脅是那些新聞記者的‘挖掘內幕’,我們隻有放勾踐回去,才能用事實消除這些不利言論。”夫差非常嚴厲地說道,“好了,你不用再說,我是公司的一把手,這個決定我說了算!”

第二天,吳國公司董事會上,大家進行投票表決,是否同意勾踐回越國公司。伯嚭收了勾踐的好處,自然為著勾踐說話,他非常同意讓勾踐回越國,正中吳王夫差下懷。夫差見伯嚭同意了,非常高興,在這種暗示之下,其他高層主管揣摩到夫差的意思,都紛紛投讚同票,大家都說:“勾踐在吳國做了三年事,任勞任怨,非常辛苦,如今手指頭被切了,值得我們同情,也該讓他獲得自由,取消以前的債務。”

伍子胥獨自坐在一邊,欲言又止,他發現大家都向著夫差和伯嚭,似乎沒有幾個人站在自己這邊。伍子胥心想:如今吳國的形勢,怎麼變成了這樣?

最終,董事會決議,通過投票,讓勾踐回去越國公司。吳王夫差也很快召開記者招待會,向社會各界宣布對勾踐采取寬容之類雲雲。由於夫差的“仁慈表現”,加上對媒體的妥協,《春秋時報》等一批新聞媒體記者也就放過了夫差,紛紛撰文報道“夫差放勾踐回國,盡釋前嫌”的文章,總算消停了這場來勢洶洶的輿論風潮。

就這樣,勾踐的一出自我傷害的“苦肉計”,引起了吳國的輿論風潮,最終達成了他的目標:離開吳國,回到越國。

現代啟示

事實上,放出一種虛假的信號往往能夠起到迷惑競爭對手的作用。因為在實力較接近的情況下,企業間彼此都不傾向於先做什麼,而是根據對手的行動采取相應的策略。這種跟進策略能夠被利用。因為自己所放出的信號真真假假,讓對手隻得選擇“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這之間的智慧在於如何能夠製造以假亂真的信號,以讓對手不可抗拒的選擇應對。

苦肉計是一種降低對方防備的方法,可通過暫時犧牲自己來提升對方的優越感而導致對方理性的相應喪失,從而在最後的關鍵時刻被一舉反擊。因此,在實施的時候一定要弄清楚對方的心理特點,用哪一種方式才能夠針對對方達到效果,而不是“苦肉”半天一無所獲,自己卻損失慘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