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一個婦女問他:“為什麼你不檢一角的於難道你不知道哪個更值錢一些嗎?”
“我當然知道。”哈裏遜慢條斯理地說,“不過,如果我拿了那枚一角的,恐怕他們以後就再沒興趣扔錢給我了。”
這就是哈裏遜的聰明之處。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妨向他看齊——不要1角,而取5分錢!
的確,如果他選擇了1角,很明顯就沒有人願意繼續跟他玩下去了,而他得到的也隻有1角!但他拿5分,自己裝成傻子,於是傻子當得越久,他就拿得越多,最終他得到的比當聰明的人拿得還多!
哈裏遜撿錢的行為似乎表現了他的“愚蠢”,但他為了讓鎮上的人有興趣扔錢給他,卻顯示出了他的“大智”。而這種“大智”卻深藏在“愚蠢”的表現形式中,看起來也就大智若愚了。正因為如此,人們又禁不住要欽佩哈裏遜的機智和聰明了。
大智若愚的人表麵上看好像很愚笨,其實,這是他們的一種韜晦之計,也就是暫時隱藏自己的鋒芒或才能,不表現出來。在條件不利的情況下,為了保護自己,常常以裝瘋賣傻、裝聾作啞來蒙混對方,這種假作不知,假作不為,假作不是的做法,會給人以一種與世無爭、弱而無能的印象,這樣就避免引起對方的注意,不使人把自己當做主要的競爭對手,是用假裝糊塗來繞過難點的最聰明的辦法。
1955年,包玉剛成立了環球航運公司,花3萬美元買了一艘已經使用了27年的舊貨船,開始了他經營船隊的生涯。
當時世界航運界通行按照船隻航行裏程計算租金的單程包租辦法,在世界經濟處於興旺時期,單程運費收入高,一條油輪跑一趟中東可賺100多萬美元。
包玉剛卻不為暫時的高利潤所動,堅持他一開始就采取的租金低、合同期長的穩定經營方針,避免投機性業務。這在經濟興旺時期不免被認為是“愚蠢之舉”。
許多同行都勸包玉剛不要“犯傻”,改跑單程,包玉剛卻大智若愚,因為他明白,再投資的迅速發展必須依靠銀行的低息長期貸款,而要取得這種貸款,必須使銀行確信你的事業有前途,有長期可靠的利潤。
於是他把買到的第一條船以很低的租金長期租給一家信譽良好、財務可靠的租船戶,然後憑著這個長期租船合同向銀行申請長期低息貸款。
正是靠這種穩定經營方針,包玉剛隻用20年時間,就發展成為世界有名的遠洋運輸船隊。究其成功,還真得歸功他的大智若愚,遠見卓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