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漢四年九月末,新任衛將軍呂布奉旨和王允的義女紅玉成婚。因紅玉在宮中掛職貂蟬的原因,加上這樁婚事本就是獻帝一手策劃的,因此咱們這位大媒人是不吝其財,趁機又賞了最近風光無限的呂溫侯一大筆財物,真是羨煞旁人啊。
升官發財固然好,不及抱得美人歸!呂布終於能和朝思暮想的紅玉成親了,這讓他發自內心地感激小皇帝和王司徒。
遙想昔日諸侯討董時,呂布憑著一柄方天畫戟、一匹千裏赤兔馬,力拒十八諸侯於虎牢關外,那是何等的英武不凡?如今天下太平了,大夥自是握手言和。如今聞聽溫侯將要娶親,各鎮諸侯當然得趕來喝杯喜酒。
嗬嗬,不是你死便是我亡的廝殺仿佛就在昨日,而今朝卻是敵人變成了朋友,刀兵換作了酒肉,眼前發生的一切又當是怎樣的一番虛情假意?
號稱三國第一猛將的呂布要成親,作為後世人的宇信怎麼可能不參加?於是乎,在這個大喜的清晨,宇信帶上重禮親自登門賀喜來了。
不出宇信所料,董卓也被呂布請來了。作為呂布人生的第二任義父,董卓必須到場為呂布主持婚禮。不過讓彼此內心恨不得殺死對方的王允和董卓坐到一塊,也隻有呂布這個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怪物想得出來。
酒宴上,獻帝沒有到場,隻是讓近侍太監張讓傳來了道賀的聖諭。其實這也很正常,咱們的這位新皇帝是最懂帝王威儀的。有道是天顏不常露,方可震懾天下宵小!
當然,雖說皇帝不來不夠氣派,但也有他不來的好處,至少大家不用太過拘禮,可以放開了吃喝。呂布從小生活在塞外,骨子裏更愛自由,因此對朝廷裏的諸多規矩也頗為反感。皇帝不來,在他看來也是一樁幸事。
讓宇信興奮的是,他在酒宴上看到了有“江東猛虎”之美譽的孫堅。與席間這些道貌岸然的偽君子相比,義薄雲天的孫堅更讓宇信感到親切,畢竟二人曾有過命的交情。
孫堅此次入京不僅帶上了他的兩位家將程普和黃蓋,還將他的長子孫策一並帶來增長見識。孫堅認為現在不打仗了,讓這個舉止氣度頗像自己的長子出來看看總是好的,整天窩在窮鄉僻壤裏沒有前途。
快到加冠之齡的孫策舉手投足之間已初具霸王之風,加上他容貌雄毅,很快便引起了宇信的注意。不愧是日後的“江東小霸王”,有此人君風度,何憂江東賢才不競相來投?
宇信時為驃騎大將軍,自然坐在酒席前排。孫堅進府後,很快也發現了宇信。孫堅生來重義,對有過救命之恩的宇信自是打心底裏充滿感激:“堅見過驃騎大將軍!”
孫堅剛打完招呼,就聽一旁的孫策抱拳鞠躬道:“見過大將軍,策在家中常聽家父說起將軍是家父的救命恩人,心中甚是感激。若無將軍在戰場上相助,我孫家恐怕難有今日,請將軍受策一拜!”
嘖嘖嘖,瞧人家說的,多麼有禮有節,不愧是要幹大事的主兒!對於曆史上奠定江東基業的孫策,宇信是懷有好感的:“呀,這位莫非就是年紀輕輕便有美名的江東孫郎?”
曆史上,孫策為吳氏所生,民間有傳言,說吳氏夢日月而生策、權,可見孫策出生不凡。孫策十幾歲時,便因超凡的膽識聞名於壽春一帶。少年周瑜聞其名,專程前來拜訪他,並與他暢談天下之勢,二人後來還結為了異姓兄弟。
宇信不以孫堅之子相稱,反以江東孫郎稱呼孫策,不得不說極對孫策胃口。依靠父名行走於世的人不是英雄好漢,這是孫策一生奉行的人生信條。
孫策麵有得意之色,抱拳慷慨說道:“將軍過譽了,策不過一鄉間小子,若要成才,還需多加磨礪。”
孫堅對孫策的應對顯然非常滿意,當下不禁產生了一個奇怪的念頭。孫策自幼好武,且天賦神力,而宇信又以武勇和仁義聞名天下,何不讓犬子拜宇信為師,如此更能增進兩家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