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京師風雲 第十二章 步步驚心(1 / 2)

呂布被獻帝“賄賂”了,從一個壓根排不上號的將領一躍成為二品將軍。聖眷日濃,呂布想不成為雒陽城內的風雲人物都不成,當真是風光無限啊。如今加官晉爵了,呂布那顆不安穩的心又開始躁動起來。不甘人下的他毅然選擇搬出董府,住進了獻帝為他修建的衛將軍府。

這一切董卓看在眼裏,不禁恨由心生。想當年,呂布不過是丁原手下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主薄,正是自己的一手提拔,才讓他名震天下的。不想今日獻帝隻用了一個虛名便讓他中道變了節,怎能叫出生邊地、一生重情重義的董卓不心寒?

其實說到這裏,也不能全怪呂布反複,試問天下又有幾人能經受得起高官厚祿的誘惑而不動心?連宇信都不敢保證他手下的賢達盡皆如此,畢竟文聘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呂布出任朝廷的衛將軍後,雖然依舊在董卓軍中任職,但父子二人明顯生疏了。以前呂布訓練完兵士後,總會回到董卓身邊擔當貼身侍衛,而現在他連報告也懶得向董卓打了。

大概是遭遇了這等大變故,以致董卓的處世觀念發生了驚天的轉變。他突然覺得權力不再那麼耀眼,與此同時那份對權力的渴望也沒有早先那麼強烈了。隻是董卓本人不清楚的是,在他厭倦權力爭鬥的那一刻,他便不再是一個稱職的諸侯。

呂布改弦易幟,讓董卓難免有些氣餒。他有想過就此向皇帝妥協,但遺憾的是,後者並沒有這般打算。君臣之爭不會這麼輕易地結束,一方的鬆懈隻會讓局勢愈演愈烈。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衛將軍呂布忠勇非常,實為國家棟梁。現今正值國家危難之時,朝廷用人之際,特召呂布兼任南宮校尉,護朕左右。欽此!”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呂布又升官了!雖然這南宮校尉不是什麼顯赫的官職,但卻是皇帝的近臣。靠上了皇帝這棵大樹,飛黃騰達的日子還會遙遠嗎?

呂布欣然接旨了,為示誠意,也做出了相應的回應。他把董卓軍中忠於他的那一部分人馬帶走了,帶進了南宮禁軍營地。自此,呂布和董卓開始分道揚鑣了。

真是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呂布急著投奔前程,董卓是無力反對的。誰叫他董卓隻是太師,不是皇帝呢?

聽聞呂布就職南宮校尉,入京以來一直深居簡出的宇信也開始著急了。尤其是他了解到呂布的武藝可能不在他之下這一可怕的事實後,他便再也不能坐視不理。

雒陽隔幽州千裏之遠,現宇信身邊除卻幾員大將外,根本沒有可調之兵。一旦獻帝決定在京城內動手,而呂布這廝又甘當前鋒的話,宇信等人恐怕很難逃出生天。

內事不決問元皓,外事不決問郭嘉!宇信不得不提前做出部署,以應萬全:“奉孝,呂布雖然名義上還受董卓節製,但實質已經投靠皇帝。現在我等在京城內已無可用之兵,若皇帝突然發難,為之奈何?”

經曆數番戰事的郭嘉已經顯得成熟起來,出謀劃策再無浮誇:“主公勿慮,嘉聞先帝在世時主公曾任驍騎都尉,後遷右將軍之職,專司京師之地防務。如今雖說時過境遷,但想來也有些許舊部仍在軍中擔當要職,主公何不用之?”

宇信聞言恍然大悟,脫口而出:“奉孝所言甚是,但不知何人可用?”

確實,眼下正是多事之秋,鬧到最後恐怕還得和皇帝幹仗,這不是一般關係的舊屬敢來慷慨相投的。“富貴有人倚,落魄遭人嫌”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郭嘉詭異地笑了笑,轉而問到一旁的許褚:“當年白馬寺救駕時,許將軍曾領八百虎狼之師大破上萬草寇,想必定會深得軍心。嘉聽說現任禁軍司馬楊奉便是當日許將軍的副將,不知其人如何?”

許褚聞言,想了想後說道:“其人無大能,卻甚重義,故褚提拔之。主公若想用之,褚願去說服。”

郭嘉聽後,神色為之一變:“好!如今不要求他有什麼大本事,隻重義一條便能為我所用!嘉還聽說他現在管著雒陽城的北門,屆時避無可避,便可由此處遁出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