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京師風雲 第三章 解袍之恩(1 / 2)

永漢四年九月,宇信帶隊從薊縣出發,取道代郡進入並州地界。途經雁門關時,宇信親赴關口巡察邊防將士。

雖說雁門關是並州的治地,但宇信已和文聘約定好了,暫由周泰接任雁門郡太守,以換取雁門關的實際管轄權。因此,如今關上駐紮的軍隊仍是當年隨閻柔西進禦敵的幽州軍。

宇信來到雁門關後,立即著人前去通告周泰。自去年南下會盟討董後,宇信便再沒見過這位“不屈將軍”,想念之情自是不必多說。

想當年宇信南巡江東時,在鄱陽湖上遇到打劫商船的周氏父子,最後還是文聘出手招來二人的。如今幾年過去了,文聘已官居並州牧,宇信麾下的水軍大將也隻有周泰這小子一人了。

周泰在得知宇信駕到後,趕緊扔下手中軍務,率眾將官出關相迎。周泰一直牢記著他父親的話,此生誓死追隨主公,以報昔日收留之恩。

宇信見到周泰後便斥退隨從,邀周泰一同登關敘舊。昔日愛將文聘已然離去,可不能再失去幼平了。

郭嘉自然清楚宇信要找周泰說什麼,雁門關之緊要,乃是北地阻擋夷族入侵的要塞。如今又逢文聘立場搖擺不定,這雁門關守將的職責就顯得更為重大了。

登上關口,宇信憑欄遠眺,閱盡塞上風光。不想寒冬未至,雁門關外有些地方早已開始飄雪。由景生情,宇信不禁想起後世偉人的名句“北國風光,千裏冰封,萬裏雪飄……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關外冰天雪地,關內的氣候也不容樂觀。宇信進關時就注意到了,關內不少執勤的將士手指都生了凍瘡。真是應了那句古話:莫言尋常人家苦,最苦不過守邊人!

“主公,關上風大,還請主公珍重。”周泰見宇信駐足良久卻不說話,以為他身體不適,這才開口勸道。畢竟主公乃萬金之軀,這北方多是寒苦之地,在外麵呆久了容易傷身子。

宇信這才回過神來,望著眼前一臉憨厚、皮膚有些黝黑的周泰,念及當年他初來幽州時生得一副秀才臉,一時不禁感慨萬千。

將心比心,宇信輕歎一口氣,伸手解下披在肩上的大袍,隨後上前係在周泰身上:“幼平受苦了!塞上嚴寒,平日裏多穿點,別著涼了。邊地戰事緊急,幼平更應保重啊!”

周泰聞言愣了愣神,旋即低頭望著披在肩上的裘皮袍子,頓時感動得熱淚盈眶,抱拳下拜道:“主公……主公之恩比天高,比海深,泰今生來世都難報主公大恩,唯有舍此殘軀為主公效命馬前。”

宇信笑了,他要的就是這種忠義之士,非金銀可以動其心:“幼平快快請起,我不求你知恩圖報,隻願你能為我守好這十裏雄關,保一郡百姓之平安。”

周泰聞言,當即抱拳立誓道:“主公放心,關在泰在,關不在泰便亡!”

“好,要的就是這股子英雄氣!有幼平這句話,我便安心了!”宇信上前拍了拍周泰的肩膀,欣慰地說道。

周泰頓了頓,忽然再次下跪請罪道:“主公,泰有罪!”

宇信見狀,不由一臉疑惑:“幼平這是做甚,起來講話。”

周泰羞愧地低下頭,半晌才哽咽道:“我兄文聘深受主公知遇之恩,本應一生忠心侍主,不想他卻因受皇帝親點加封為並州牧而動心,中途離主而去,泰聞之惶恐;後又聽聞泰之郡守之職乃是我兄威逼主公得來的,每每想來心中更是不安。今主公親臨此處,解袍於泰,此恩此情,泰愧不敢受,泰願請辭郡守之位,隻求能在前線當一名小卒,以報主公厚恩。”

此前宇信不提文聘的事,是怕傷了周泰的心,卻不曾想周泰會主動提起。既然說到了,宇信也不好再作回避,這種“臨陣棄主”的事要是處理得不好,隻怕會影響到今後的大局。

宇信沉默了半刻,這才緩緩說道:“仲業離我而去,我不怪他。人各有誌,他願追隨皇帝,也不算背主。幼平忠義,我自明白,此事勿要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