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信這話說得簡單,不加責怪,但周泰心裏清楚,即便文聘不忠在前,宇信仍有替他“棄主”之舉圓場的意思。這一刻,周泰覺得跟隨這樣的主子,雖死亦無憾!
其實宇信現在也很難堪,部下出了文聘這號小人,他怎麼好意思再去追究責任。唉,用人不當的罪魁禍首便是他自己啊!
此外,文聘敢拿周泰來試探他,無非是想用兄弟義氣來拉攏周泰,但宇信不屑用這種卑鄙伎倆。為人主上者,論就要論氣度,行就要行王道。
宇信自信不會在氣度上輸給文聘,自然敢放手重用周泰。這個雁門郡太守,還真得讓周泰來擔當,方可穩住多疑的文聘。
下關後,宇信正準備離開,忽然瞥見將士中多有著單衣的,便頓時起了惻隱之心,轉頭對郭嘉吩咐道:“奉孝,立即派人告訴元皓,讓他盡管調度一批冬衣過來。都是自家子弟兵,當下幽州再苦再難,也絕不能委屈了他們。”
宇信此言一出,周泰更是感動得涕淚交加,當場領著雁門關一眾將校跪拜謝恩:“謝主公恩典,我等誓死為主公守住雁門關!”
宇信笑了,將士一心,何愁大事不成:“好了,都起來吧。我此次是去雒陽參會,路過此處,所以來看望一下大家。現在我放心了,你們做得都很好。”
離開雁門關後,宇信等人一路南下,直奔司隸而去。此番巡防能夠使周泰歸心、將士同欲,也算是不虛此行。
經過上黨郡時,按理說宇信應該去拜訪一下文聘,但身為主人家的文聘竟然沒有絲毫動靜。對此宇信心知肚明,人家這是不歡迎自己上門叨擾。真是人情冷暖,一目了然!
其實,就算宇信這個時候登門拜訪文聘,怕是也辦不成什麼像樣的事。因為文聘此刻正在府中大傷腦筋,根本沒有精力和宇信敘舊。
數日前,文聘府上來了一位神秘的客人,這人自稱是皇帝的特使,專程來找文聘合作的。合作的內容很簡單,就是要文聘不管以什麼理由,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裏要封閉司隸通向並州的所有道路,不管是誰都不許通過。
當然,如果封鎖道路是皇帝的意思,文聘自然不會猶豫。問題是這位特使拿不出任何文書加以證明,隻道是皇帝的口諭,這便讓他有些心疑。
文聘可以確定的是,這無故要求封路,必然是有所圖謀的,隻是他不清楚這位特使口中的皇帝到底在預謀些什麼。現在擺在文聘麵前的難題是要不要賭上一把,賭對了則飛黃騰達,賭錯了可能連剛到手的烏紗帽都沒了。
九月中,宇信一行人順利抵達了雒陽城東的白馬寺。因宇信此前在此護過聖駕,還陰差陽錯地救了白馬寺上下數百名和尚的性命,寺中方丈倒是對他的到來表現得非常熱情,盛情款待了宇信等人。
入住白馬寺後,宇信便差人前去雒陽送信,向皇帝稟報自己的行蹤。早在出發之前,宇信便上奏獻帝,請旨住在白馬寺為先帝在天之靈祈福,月末再入朝參拜皇帝。
宇信以祭拜先帝為由暫緩入城,倒是沒人敢在背後說三道四。昔日先帝巡遊白馬寺時,曾遇草寇作亂,是職為右將軍的宇信護駕得力,保得先帝平安返京。如今宇信故地重遊,還要專門為先帝英靈祈福,足見其赤誠之心。
獻帝在收到宇信奏折後,雖然心有不滿,但仍然下旨嘉獎了宇信一番。臣子要替他盡孝,獻帝自然不能攔著,至少必須在表麵上予以鼓勵。
隻是,令宇信沒有想到的是,他的一紙文書,卻險些給他帶來了殺身之禍。在這場禍事中,白馬寺這座百年名寺也險遭一場大火化為灰燼。
與此同時,約定結伴而來的董卓也在穀城遭遇了一場襲擊。好在有呂布隨行護衛,才使得董卓幸免於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