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京師風雲 第二章 臨行問對(2 / 2)

好吧,既然董卓願意結伴同行,那宇信自然求之不得。就算到時真遇到什麼不測,兩個人也好有個照應:“煩勞徐將軍回去轉告仲穎,就說這事兒我同意了。我準備於九月初動身,預計九月中便能到雒陽,屆時我會先去白馬寺祭奠先帝。”

徐榮懂了,原來宇信打算暫住白馬寺:“將軍之意,榮明白了。將軍事務繁忙,榮就不打擾了,告辭!”

徐榮走後,宇信才轉入內堂,田豐沮授早已等候在那兒。宇信見狀,不由會心一笑:“二位軍師都聽到了,不知軍師有何高見?”

沮授聞言一笑:“主公怕是早已有了計較,何必再來問我等?隻是授有一事,主公須多加留意!”

宇信聞之不禁嚴肅起來,沮授之謀他是清楚的,看來自己方才所言確實有疏忽的地方:“軍師有話請講!”

沮授和田豐互望一眼,似在交換意見。片刻過後,沮授才坦然說道:“我和元皓商量過了,都認為此行不那麼簡單。主公揚名以來行事太過高調,怕是得罪了朝中不少權臣。況且當今聖上也對主公心有餘悸,此番必會有所動作,主公此去須得小心提防才是。”

當年宇信勸說董卓見好就收,就是因為董卓功高蓋主,甚至傲上辱下,不退則必有殺身滅門之禍。今日宇信之成就可說不亞於昔日的董卓,這其中的危險自然不言而喻。

宇信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旋即問道:“那依軍師之見,我應當如何應對方才妥當?”

田豐聞言站了起來,以手指天道:“主公當知盛極則衰、天理循環之道。如今幽州之富庶早已天下皆知,此誠因主公治理有方。然而,主公您也因此成為了眾矢之的,稍有不慎,必會萬劫不複。屬下以為,主公行事切不可再像往前,當時時低調自處,方可逢凶化吉。”

沮授聽後,拍案而起,抱拳附和道:“元皓所言句句在理,望主公采納。另外,授以為主公此去雒陽需早作打算,以防不測!”

宇信不是不明白田豐和沮授的好意,但這人啊,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這處事高調久了,要回過頭來低調做人怕是不那麼輕鬆:“其實我打算暫住白馬寺也有這層意思。”

沮授當下搖了搖頭,不以為然地說道:“主公,恕授直言,這並非妥善應付之法,恐怕躲避不了災禍!”

宇信聞言一怔:“軍師之意……是要我帶兵前往?”

田豐和沮授同時點了點頭,言道:“主公此行須暗中帶足兵馬,倘若時局有變,也可應付萬急。”

宇信這回知曉厲害了,兩位軍師向來料事如神,眼下這事隻可能比預計的更加糟糕,斷無樂觀視之的道理:“何人可領兵隨往?”

沮授一本正經地回答道:“此人當有勇有謀,更重要的是要能隨機應變!遍觀營中諸將,授以為非守度不足以保萬全!”

守度不是別人,正是當年的黃巾東路元帥波才。長社一戰,波才全軍覆沒,幸為王越所救,才逃過一劫。後其被宇信帶回幽州,賜字守度,意為攻守有度,告誡他謹記依草結營之過失。

波才來到幽州後,為宇信誌向所折服,秘密跟隨軍師沮授學習兵法韜略。數年苦學下來,倒也習得一套行軍布陣之法,深得田沮二人讚賞。

波才貌不驚人,確實可以迷惑雒陽城裏那些人的眼線。對於沮授的安排,宇信自然放心:“既如此,就讓守度提前領三千人馬分批由並州進入司隸,然後在汜水關附近集結待命;我隨行隻帶二弟、奉孝、許氏兄弟並三百虎衛軍。如此,當可保無虞。”